布洛芬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5-07-24 15:41蓝海欣
当代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布洛芬全身粒细胞

蓝海欣

布洛芬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蓝海欣

目的 观察布洛芬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规范治疗。方法 选择1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5)。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抗感染和其他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混悬液,体温≤38.5℃(肛温),5mg/(kg·次);体温>38.5℃,10mg/(kg·次),tid,连续给药3d。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a、IL-6、PCT,进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测定,观察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危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IL-6、PCT、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68±1.23)pg/mL、(1.44±1.05)ng/mL、(8.0±2.8)×109/L、(0.50±0.09),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67±1.85)×109/L、(0.51±0.1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PCT、白细胞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d、3d重症评分分别为(94.3±6.2)分、(95.1±5.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d危重评分为(93.4±5.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d、2d、3d体温分别为(37.8±0.4)℃、(37.5±0.6)℃、(37.1±0.3)℃,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d体温为(37.4±0.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d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洛芬能有效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改善临床转归,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布洛芬;炎症因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早期诊治是阻止炎症损伤,改善SIRS预后的关键。解析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有利于SIRS早期特异性干预方法的制定,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是导致SIRS的主要病机[1],有效干预SIRS阶段炎症对机体自身损伤,阻断炎症瀑布反应,阻止SIRS向MODS发展是临床医师采取不同强度的抗介质治疗的目的所在,而不应中在抗生素疗法。布洛芬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安全较好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调控炎症介质,用于治疗SIRS显示有一定的疗效。本文旨在观察布洛芬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SIRS治疗中布洛芬与炎症介质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规范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宁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男30例(54.55%),女25例(45.45%),年龄0~14岁,平均(3.5±2.4)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例(32.73%),呼吸系统感染24例(43.64%),颌面部感染7例(12.73%),腹部感染3例(5.45%),败血症3例(5.45%);观察组中男33例(60%),女22例(40%),年龄0~14岁,平均(3.8±2.5)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例(32.73%),呼吸系统感染22例(40%),颌面部感染7例(12.73%),腹部感染4例(7.27%),败血症4例(7.27%),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2)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制定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3)24小时内未服用过布洛芬制剂或其他退热药物以及激素、丙种球蛋白;(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除外;(5)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抗感染和其他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体温≤38.5℃(肛温),5mg/(kg·次),体温>38.5℃,10mg/(kg·次),tid,连续给药3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a、IL-6、PCT,进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测定,观察体温变化情况,进行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制定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L-6、PCT、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68±1.23)pg/mL、(1.44±1.05)ng/ mL、(8.0±2.8)×109/L、(0.50±0.09),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67±1.85)×109/L、(0.51±0.1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PCT、白细胞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重症评分、体温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2d、3d重症评分分别为(94.3±6.2)分、(95.1±5.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d危重评分为(93.4±5.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d、2d、3d体温分别为(37.8±0.4)℃、(37.5±0.6)℃、(37.1±0.3)℃,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d体温为(37.4±0.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d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SIRS因体内大量炎症细胞活化,产生大量促炎介质,其中最重要炎症介质主要是TNF-a、IL-6、PCT[3-6]。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组织损伤,炎症介质溢出至血浆,致使外周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同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又可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的强度。TNF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低浓度的TNF表现为参与局部炎症,既有抗炎也有组织损伤作用,TNF高浓度则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死亡[7]。IL-6对许多炎症和损伤的愈合过程起介导和调节作用,降钙素(PCT)是降钙素前肽,全身严重感染时,多脏器可产生PCT,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可以刺激诱导降钙素原释放。因而,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脓毒血症的最好指标,炎症细菌感染患者体内的PCT水平也显著升高,治疗后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因而,PCT可作为细菌性炎症反应、炎症强度和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8]。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x±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重症评分、体温变化情况(x±s)

本文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能够降低SIRS患儿血清的IL-6、中性粒细胞比例。在服用布洛芬后,IL-6、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更显著,且PCT、白细胞总数也随之下降,表明布洛芬可通过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与激活而减轻机体的自我损伤,通过作用于环氧化酶,达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内源性的致热原和炎症介质,故使用布洛芬可达到抗炎和退热效果,阻止SIRS发生发展为MODS,改善临床预后。本文结果显示,布洛芬对TNF-a影响不大,可能与其对TNF-a双向调节有关,常规治疗组干预后第3天危重评分才有显著提高,但布洛芬组干预后2天,危重评分显著就显著提高,常规治疗组干预后第3天体温才显著下降,但布洛芬组干预后1天,体温就显著下降,且干预后第1天体温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因而布洛芬能够迅速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布洛芬能有效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改善临床转归,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Belov L,Meher-Homji V,Putaswamy V,et al.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bile or intestinal fluid from patient with septic shock or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using antibodies to TNF-alpha,IL-l and IL-1 beta[J].Immunol Cell Biol,1999,77(2):34-40.

[2] 何苍生,曾其毅,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28.

[3] 艾荣,苏雅拉,陈敏.42例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清TNF-α、PGE2测定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2):1412-1415.

[4] 吴绘,苏娅,张赛,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D-二聚体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3):252-255.

[5] 李林祖,张明真,黄诚花,等.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13(4):1-2.

[6] 赵晓琴,龙晓弘,邝晓聪.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9):3293-3297.

[7] 程亚颖,赵秀勉,田溢卿,等.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LPS、TNF-α、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2):145-146.

[8] 王树岐.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8):183-1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87

广东 526300 广宁县人民医院儿科 (蓝海欣)

猜你喜欢
布洛芬全身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