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
“金门人个性上比较安土重迁,父母亲都希望我们回金门工作、生活,除非情非得已没有工作才到他乡打拼。金门的民风保守,重视人情伦理。早年生存环境不好,许多人到海外打拼,一旦事业有成,会把钱寄回家。金门有许多巴洛克建筑,是在侨居地的乡亲长辈发迹之后,把那里的建筑风格完整地记录下来带回金门。也因为这样,金门除了闽南建筑还有许多南洋风格的建筑,形成了难能可贵的聚落文化。金门自唐以来,有1600多年的历史,宋明清三代出过44位进士,这些进士的所有经历、年表,在金门浯江书院都有非常完整的记载。”说这话的,是金门县副县长林德恭。
和大部分金门人一样,林德恭在台湾念完大学后,选择回到金门为故乡服务,进入公部门工作,年资已近40年。一路从金门县政府财政局的基层科员做起,在“财政局”服务了近20年后,到金门酒厂担任酒厂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此后又回到财政局、地政局担任局长。去年底,随着陈福海担任金门县长一职后,林德恭出任副县长,并兼任金门酒厂董事长。
金门人的福利在台湾乡镇中名列前茅,这背后和金门酒厂有密切的关系。金门县的各项发展都离不开金门酒厂。金门酒厂属于金门县政府财政局督导的事业单位,由县政府100%持股,2013年的营收是152亿新台币,税后盈余72亿,其中捐献金门县政府64.5亿。
金酒的发展历史,和金门这座小岛的历史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历史赐予金门的礼物。1945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当局沿用日据时期的体制,在那个体制之下,烟酒属于专卖管制的。因为金门是战地政务,使得建造酒厂这种原本绝对不可能的事,在金门发生。胡琏接任金门军务最高管理者一职时,发现金门地区多种植高粱、小麦。在“古宁头战役”之后,他走访民间,和农民闲聊,灵机一动决定以大米换高粱,并用高粱酿酒,解决部队每月需要向台湾购酒的问题。阿兵哥来自大江南北,人才济济,很快就找到懂得酿酒的人。1952年,建造酒厂,取金门城的地下泉水。建厂初期规模不大,年产量不过十万余公升,驻金的部队自己消化,每年的收入也不过百万余元,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如今金门酒厂已经有两个厂房,七条生产线,一年的产量高达2780万公升。“如果不是因为两岸对峙给予金门这个历史记忆,金门或许不会设置酒厂。”林德恭说。
在林副县长的办公室,挂着一张地图,上面写着:“金门与厦门地区的关系图”,这一关系图足以看出,金门县府对于厦金关系的重视。以地理上来讲,金门和厦门一水之隔,30分钟的航程。金门自古与厦门一衣带水,风俗人文接近,民情物产类似,金门在1915年才独立设县,此前和厦门同属同安县管辖,两地人民曾互通有无,鸡犬相闻,却因历史而在之后相隔50年。 “2001年两岸开启小三通试航,我们写过一对诗:人同情同,同安同。金门厦门,门对门。小三通(2001-2014年)共载运1100多万余人次经金门、厦门往返两岸,现在,金门已是大陆各省市赴台旅游多元选择的渠道之一,故金门在两岸和谐发展的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金门与厦门在促进两岸稳定发展、良性交流的关键上,特别具有共存共荣的关系与意义。” 林副县长说。
“闽南建筑、战地风光、侨乡文化以及高粱酒的白酒文化,都是最能代表金门的文化符号。我们希望大陆乃至厦门的游客,能到金门停留,深度感受金门。”林德恭副县长说。“文化金门,观光立县”,自解除战地政务以来,金门大力发展观光业,金门县政府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存方面,全力以赴。第六任县长陈福海主政后,更提出“永续岛屿、美好金门”的愿景,以“三大理念”“五大愿景”“十大建设”,来实践他建设美好金门的抱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