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娇华[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语言之思
《新辑搜神记》的亲属称谓及其特点分析
⊙武娇华[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本文在对《新辑搜神记》的亲属称谓词做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新辑搜神记》的亲属称谓词具有合称、并称、异名同指、同名异指等形式特点,还发现其有“左扩型”和“右扩型”两种构词特点。
《新辑搜神记》 亲属称谓词 父辈亲属称谓 平辈亲属称谓
称谓词是为了满足人类交际需要,表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固定的关系(包括亲属、社交关系)和人的社会分类(包括职业、地位、修养、兴趣、品性、外貌等特征)的称人名词,包括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两大部分。①它们既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记,映射出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搜神记》是由东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干宝在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集撰而成的,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但目前所见的二十卷是后人辑校而成,并非作品原貌。《新辑搜神记》是李剑国在《搜神记》和《搜神后记》的基础上重新搜集、甄别、辑校而成,其真实度更接近于干宝的原著。本文试图在对《新辑搜神记》的亲属称谓词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
亲属称谓词是对与自己有关的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亲属的称谓。按与己的辈分关系,亲属称谓词一般可分为祖辈亲属称谓、父辈亲属称谓、平辈亲属称谓、子辈亲属称谓、孙辈亲属称谓。
笔者搜集到《新辑搜神记》共有103个亲属称谓词,根据其自身特点,将其分类为:统称的亲属称谓、祖辈亲属称谓、父辈亲属称谓、平辈亲属称谓、子辈亲属称谓、孙辈亲属称谓、孙辈之后的亲属称谓、隔辈混合亲属称谓八大类。
(一)统称的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共出现了12个统称性亲属称谓,具体数据如下:
亲1 亲亲1 诸亲1 亲属1 宗属1 宗人1昆族1 三族1 家人17 大小11 骨肉2 外戚1
“家人”“大小”使用频繁,“骨肉”出现了两次,其余均出现了1次。
(二)祖辈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共出现了7个祖辈性的亲属称谓词,具体数据如下:
前世1 先世1 先2 祖宗1 远祖2 祖2 父祖1
它们的使用次数都不多,“前世”“先世”“祖宗”“父祖”只出现了1次,“先”“祖”“远祖”出现了两次。
(三)父辈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共有18个父辈性亲属称谓,具体数据如下:
父母17 父57 大人1 尊候1 先人2 夫死父1大王1 先帝1 母55 老母1 堂前1 亲1继母1 姑4 尊夫人1 叔父2 叔2 诸姑1
表父母并称的有1个,即“父母”,使用频繁,出现了17次;表父亲义的有7个,其中“大人”是自己对父亲的尊称、“尊候”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先人”是自己对已故父亲的称谓、“夫死父”是已婚女子对丈夫已故父亲的称谓、“大王”和“先帝”是帝王家庭子女对父亲的称谓;表母亲义的有7个,其中“尊夫人”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姑”是已婚女子对丈夫母亲的称谓;表父亲兄弟的称谓词有两个,“叔父”简称“叔”;表父亲姐妹的称谓词只有1个,“诸姑”,是子女对父亲众姊妹的称谓。
(四)平辈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共有17个夫妻关系的亲属称谓词,具体数据如下:
夫妇15 夫妻2 室家1 夫7 丈夫1 死夫1婿2 君 10 妻48 妇30 亡妇1 好妇1 小妻1 妾1 室家1 妪1 夫人1
其中并称有两个,“夫妇”和“夫妻”,“夫妇”使用频繁,共出现15次;合称有1个,即“室家”;表丈夫义的有5个,其中“君”为女子对丈夫的敬称;表妻子义的有9个,其中“夫人”为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兄弟7 同产1 兄2 亡兄1 外兄1 弟5
次弟1 姊2 外姊夫1 妹2 娣1 外妹1
其中,有两个合称,“兄弟”和“同产”;表兄义的有3个;表弟义的有两个;表姐及其配偶义的各有1个;表妹义的有3个。
(五)子辈亲属称谓
子9 诸子1 子(儿子义)19 长子1 孝子1少子1 儿30 儿子1 男8 男儿1 子男1 鄙男1贵子1 妇2 妇女6 孝妇1
“子”“男”“儿”“妇女”使用最频繁。
子1 儿1 子女1 女儿1 女子1 少女4女郎1
贤女1 君女1 女婿2 子婿1
其中,“女郎”“贤女”“君女”是对对方女儿的敬称,“女婿”“子婿”是对女儿配偶的称谓词。
(六)孙辈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孙辈亲属称谓共有7个,具体数据如下:
孙9 孙子1 孙息1 诸孙1 子孙1 女孙1外孙1
其中有4个合称:“孙”“孙子”“孙息”。
(七)孙辈之后的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孙辈之后的亲属称谓有2个:
继嗣1 苗裔1
“继嗣”“苗裔”均泛指子孙后代。
(八)隔辈混合亲属称谓
《新辑搜神记》中隔辈混合性亲属称谓有5个,具体数据如下:
父子1 母子2 妻子2 妇女1 子侄1
分别是父辈和子辈的混合(“父子”和“母子”)、平辈和子辈的混合(“妻子”和“妇女”)、子辈的混合(子侄)。
《新辑搜神记》亲属称谓非常丰富,包含了103个亲属称谓词,以己为中心,上至祖辈、父辈,下至子辈、孙辈,甚至孙辈之后,包含了不同的亲属关系。
(一)《新辑搜神记》中亲属称谓形式特点
合称和并称形式的使用,标志着魏晋时期的亲属称谓系统已经相当完备。
“前世”“先世”“先”在《新辑搜神记》中都用来泛指祖先;“继嗣”“苗裔”都用来泛指子孙后代;“妹”“娣”都用来指年龄少于自己的女性等。
(二)《新辑搜神记》亲属称谓词的构词特点
笔者发现有“左扩型“和”右扩型“两种。所谓“左扩型”,即在核心称谓词前面加若干修饰成分,如:在表丈夫的配偶义的“妇”前加“好”,变为“好妇”来形容品德修养极好的妻子、加“亡”,变为“亡妇”来称呼已不在世的妻子。再如:在核心称谓词前加“外”,例如:“外兄”,指女系血统亲属中,年龄长于己的同辈男性;“外妹”指女系血统亲属中,年龄小于己的同辈女性。加“外”是为了区别宗亲和姻亲。所谓“右扩型”,即在核心称谓词后面加若干修饰成分,如:在表种族类别的“子”后面加上说明性别的“男女”变为“子男”“子女”来称谓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三)《新辑搜神记》亲属称谓词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结合
亲属称谓中有10个基本词:“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属于血亲亲属称谓词,“夫、妻”属于姻亲亲属称谓词。这10个基本亲属称谓词归总起来可概括为四种关系:生育关系、婚配关系、同一关系和年龄长幼关系。②任何两种称谓都至少包含一种关系,如“父”“母”属于婚配关系;“子”“女”是建立在生育关系上的同一关系;“夫”“妻”是建立在同一关系上的婚配关系,“兄”“弟”是建立在同一关系上的年龄长幼关系。这10个基本词在《新辑搜神记》的同义称谓词中使用最为频繁,如:同样是表示生育自己的女性的意思,作为基本词的“母”出现了55次,而和它同义的“老母”“堂前”“亲”却只出现了1次,体现了亲属称谓词的稳定性。
在亲属称谓词之前加“亡”或“死”字,这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文献中未见,应该属于这一时期新出现的用法,《新辑搜神记》就是其中的代表。“夫死父、死夫、亡妇、亡兄”分别表示对丈夫已逝的父亲、女子已逝的丈夫、男子已逝的妻子、自己已逝的兄长的称谓,这体现了亲属称谓词的发展性和变化性。
《新辑搜神记》的亲属称谓词还有许多特点,限于笔者能力有限,不免有许多不完善和欠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①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5页。
② 刘丹青:《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综合研究》,《语文研究》1983年第4期,第17页。
[1][晋]干宝撰.新辑搜神记[M].李剑国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王小莘.从《颜氏家训》看魏晋南北朝的亲属称谓[J].古汉语研究,1998(2)
[4]史宝金.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 者:武娇华,山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