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恒
文昌市广播电视台,海南文昌 571300
二十多年前,几乎各地广播都是“某某”人民广播电台,之后开始陆续增加经济电台、音乐电台、交通电台等,一时间各类型电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近期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中,广播因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再一次引起大家的注意,并且随着当今数字媒介和宽带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媒体融合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媒体融合发展转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知,融合新格局改变了传媒领域节目生产流程方式,同时客户对于广告投放的模式也进行了改变。媒体融合新格局对于节目生产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保留了对传统节目制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又有融合新格局下对于传统媒体节目制作研发的创新与颠覆。从媒体产业角度来看,无论是业界格局的改变,还是节目生产流程、节目制作方式、市场运行推广,媒体融合新格局将广播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因此也有人说广播业迎来了它的第二次春天。
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要与时俱进,广播电台要更新理念,正确定位本电台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摒弃传统的广播理念。打造昨天的新闻看报纸,今天的新闻看电视,现在的新闻听广播为特色,在对新闻的挖掘与使用上不争深度,争时效,不争新闻的锐利,争信息的总量,实现广播电台和听众以及媒介之间的多向交流,并实现多赢的局面。
文昌人民广播电台在2012年广播直播间的改造中,就考虑到今后的全媒体发展,把视频系统、灯光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设备全部考虑进直播间的改造中为全媒体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随着央广、海南广播等落地,听众收听的选择机会比较多,但是任何一家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都力不从心的贴近姿态去将文昌本土的资源一网打尽,这种与生俱来为文昌本土服务,也为文昌本土所信赖、依赖,是文昌本土广播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根据自身特点,文昌广播高起点规划广播改版力度,改版从频率整体包装、声音、频率形象、频率Logo设计、节目的版头、片花整体改造,塑造专业频率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标识品牌。
文昌广播电台努力打造出一支具有个性化鲜明、形象过硬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塑造一支具有应对全媒体综合素质的编辑、记者团队。团队的建设力求在广播节目内容的选择、编辑、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中,突破传统的创造目标,适应融合新格局。通过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能力,来面对多样化传播途径强调兼容化综合适应性能力的口语传播要求。播音主持业务的创新来适应融合跨界发展需求,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传播内容和接收终端发展新趋势。这意味着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状态的跨界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主持人掌握多媒体领域融合的驾驭能力;第二是多媒体融合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冷静点评能力;第三是突破广播传统媒体限制,广播播音主持人业务具有全媒体格局要求综合能力的掌握。
文昌是华侨之乡、文化之乡,对文昌广播电台而言,新媒体带来的不光是挑战和冲击,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文昌人民广播电台在文昌广播电视台率先让广播走向市场,切实把文昌广播做大、做响、做强。文昌人民广播电台FM91.0于2013年1月8日全新升级改版,改版以来,依托文昌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浓厚的地域人文背景,以打造文昌人自己的广播为契机,精益求精,开拓创新,鼎力发声,让文昌人能够在全天候都听到来自文昌自己的声音。
改版升级后的文昌人民广播电台,对有限的人员资源进行整合,以“力求为广大听友带来更丰富的听觉盛宴”为宗旨,升级推出的自办栏目《音乐时空910》,实现了节目与网络的同步,满足广大听友的点歌愿望,实时将听友的祝福传至千家万户。新推出的《娱乐双响炮》《小贝读报》等一系列耳目一新的自办栏目,也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升级改版后的文昌人民广播电台,除了保留原有的特色自办栏目和新推出的自办栏目以外,并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化频率,文昌本市作家谭显波写了一部反映文昌华侨下南洋留守女人的故事一书《番客村的女人》,在文昌市委宣传部和文昌人民广播电台的联合推荐下《番客村的女人》一书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行的改编并有国内顶尖的主持人进行播讲创作,使之变成有声长篇小说连播,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平台面向全世界进行推广传播,这对于文昌华侨文化以及文昌人民广播电台是前所没有的大事,推动让世界了解文昌,文昌走向世界。
文昌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来共同打造专业化广播频率。把文昌大发展、快发展、大跨越传播出去,让全世界的华侨了解文昌。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影响力把文昌的声音传播出去,传向全世界,也在文昌广播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将有效拓展双方品牌、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成长空间,改变单一直接插入式广告创造收益的局面,多种经营,以打“三分球”外围理念,提高广播的创收力度。
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急广播独有的作用,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录海南文昌,而文昌广播这支队伍在2013年1月8日正式组建全新发声,当时只有6人,做节目人手都严重不足,此时要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没有经验和样板,一切都是新的,在全市停电、无手机信号,对外的信息宣传就只有广播媒体,作为广播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这种责任尤其重大。
文昌广播全体人员在人员紧张的情况追风报道,连续9天9夜全天候播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威马逊》大型直播节目,全天15个小时关注超强台风“威马逊”最新动态,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等最新的消息,这是文昌人民广播电台有史以来最长直播节目,也正是这场直播让文昌人民重新认识了文昌人民广播电台的力量,也真正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
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南金鹰955台、海南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民生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音乐广播、三亚天涯之声等,累计外宣连线发稿146篇,把文昌最及时的信息传播出去,得到了同行的一致称赞。
第一时间地给灾区群众带去急需物资。文昌人民广播电台累计送去救灾物质价值约138万,扩大了媒体影响力的同时也传播了文昌广播媒体的正能量。
作为文昌的应急广播,在狂风暴雨中显示出它独具特色的魅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文昌广播电视台调研时对广播节目以本土节目的打造为特色、在广播节目质量上下功夫,树立广播全媒体形象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他说,文昌广播节目很接地气,很有特色,在基层宣传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文昌人民广播电台对于整个文昌广电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个转折点。用文昌独有的声音为文昌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呐喊喝彩,让世界与听众一起跳动,让广播全面展示真实的力量、声音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
全媒体融合新格局广播时代,是广播发展的一大机遇。顺应全媒体新格局的广播发展趋势和特点,融合新媒体广播管理理念,摒弃糟粕、吸收其他媒体的精华,融合媒体最佳的广播切合点,互补优劣,不断与时俱进,跨越发展,抓住机遇,促进广播的快速、健康、良性的发展。
[1]陈海洋.遵循传播规律 满足时代需要——关于新时期电视军事节目定位的探析[J].电视研究,2002(08).
[2]周万安.浅谈节目定位与传播效果——对《走进信息城》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06).
[3]曲雅平.加强服务性 突出引导性——关于县级电台节目定位的思考[J].声屏世界,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