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翔
怀远万福学校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殷翔
怀远万福学校
雨果曾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正是因为音乐有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作用,所以往往会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想浅谈一下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利用音乐传达意境,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想象领悟能力不是很强,因此,纯粹式的语文教学不会达到很好的领悟效果,想要使学生感悟到语文的内含和情操,教师不防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语文赋予情境化,音乐和图片、音乐和视频、教师现场和学生创作,使学生得到亲身实践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们自身的心理特征,来运用教具,同时,教师要引导所有学生通过音乐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参与到其中,通过此种方法,不仅会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而且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听到背诵课文的时候,会直接的产生反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着他们的背诵效果。但是如果告诉他们,大家要学会一首歌,他们的反应就会大不一样了。因为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是音乐天然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很轻松。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其中有一首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就选择了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利用音乐传递思想感情,深刻思想内容的特点,触动学生的情绪,这样的表达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丰富。然后再把被谱曲演唱的诗词音乐从电脑上下载下来,给学生听,教学生唱歌,学生很快就对这首词朗朗上口了,而且记得很牢。并且兴趣十足,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可见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音乐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在心情舒畅的音乐声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诗词也利于诗词的记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音乐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心中的热情,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播放了刘和刚的歌曲《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歌曲一放完,大部分学生都已眼泛泪光,我知道大部分学生都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此时对于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也就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
怎样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是困扰许多老师的问题,有时候,一首歌曲的作用就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把好的音乐引进语文课堂,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春》这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我在教学中就穿插播放了儿歌《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学生非常熟悉,很快就和老师一起跟着歌曲唱出来了,接着我提问,歌曲中告诉了我们春天在哪里,下面我们也在课文中找一找春天在哪里。接着把全班同学分成了“春草小组”、“春花小组”、“春风小组”、“春雨小组”、“迎春小组”。请五个小组的成员按照歌曲“春天在……的形式”归纳并演唱出来,结果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被这首歌曲激发了研读本文的强烈兴趣,由兴趣做老师,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像《口技》、《活板》等课文,就是在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技艺的精妙,但是有些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讲解此类文章时,我播放了周杰伦的《青花瓷》。当《青花瓷》清新流畅的音乐想起,再配以优美的画面,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学生立刻变得积极了,我告诉同学们,我国还有很多精妙的技艺呢,学生也提高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中了。
教学中,能寻找到音乐和语文教学中的共同点,让学生乐于学习,有兴趣地去学习,是可行的方法。挑选优秀的音乐,将其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对语文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