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就是手机里的声波,自己在这头,父母在那头。春节,一个全家团圆的温暖日子,还有一些孩子,在望眼欲穿地盼望着父母回家,能一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春节时与父母团聚,成了一些孩子简单却最奢侈的愿望。
庆梅:希望见到十多年没有回家的爸爸
“庆梅爸爸十多年没有回家了。”庆梅奶奶哽咽着说,庆梅妈妈是重庆人,生了哥哥和庆梅后,再也没有回来。庆梅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爸爸外出打工,常年在外,逢年过节才会回家,可是在庆梅妈妈走后的第二年,爸爸也没有回过家,只在过年时才打个电话回家。庆梅总问爸爸会不会回家过年,说他们想爸爸。两三个年头过后,就连过年也接不到他们爸爸的电话了,后来,索性电话也打不通了。旁边,庆梅兄妹低下头默默流泪。
庆梅的眼里闪烁着对爱的渴望,同时又隐约流露出对父母亲情的陌生。她的字写得极其工整。在信中,庆梅说,自己在心底呐喊父母归来。过年了,十多年没有回家的庆梅的爸爸妈妈,能不能回家陪孩子过年?
小翠:想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的小翠在快两岁时,爸妈商量后决定去深圳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小翠跟着奶奶开始了长达10年的留守生活。爸妈去深圳打工的前几年,几乎都没有怎么回过家,小翠都已经不记得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在小翠家周围几乎没有能跟她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每天除了跟奶奶待在一起,就是跟小狗玩耍,玩累了就看会儿电视,或者自己跟自己下棋、说话,安静得仿佛这个世界就剩下她一个人。“他们出去打工好早哦,完全对他们没有印象,长的是啥子样子都记不得了。”小翠说。
小翠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过年。“有时候过年爸妈会回来,这样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饭,而不是每天只有我跟婆婆两个人吃饭,他们回来后屋头就要热闹些。”平日里,小翠跟爸妈联系都是通过电话,但是几乎都是小翠主动给爸妈打电话。
紫阳:希望自己设计火车尽快赶到父母身边
河北邯郸的秦紫阳,今年7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幼小的她从小便跟着姥爷和姥姥在乡下生活,每年只有到了春节才能和父母见上一面。晚上睡觉时,其余的小朋友都会有父母帮助洗澡,搂在怀里讲故事,夜很深了,她却因为想念父母而难以入睡,有时在梦中还梦到和父母一起游公园。每年过年时,小朋友们都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燃放烟花爆竹,而她就和姥姥一起玩耍,和姥姥一起清理垃圾。
有时,由于工作原因,过年时秦紫阳的爸爸妈妈仍坚守在工作岗位,她就用手机和爸爸妈妈聊天。后来,她看到其余小朋友在玩许愿灯,她也央求姥姥买许愿灯,吃过晚饭,她便在姥爷和姥姥的陪伴下,走到空旷的野外燃放许愿灯,每次她都会望着父母工作的方向,默默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设计制作一辆火车,能乘坐火车尽快赶到父母的身边。”
专家:保障留守儿童的亲子团聚权
“我们现在的6 100万余名留守儿童中,有超过200万名的独居儿童。如果春节了,还让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这说不过去。家庭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希望能给留守儿童家庭更多支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建议,探索一些硬性保障,比如规定:必须有父母一方伴随孩子生活,如果因为不能外出打工造成生活困难的,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予以补贴。如果父母一方不能和孩子一起生活的,需要指定监护人,但监护人要符合相应条件。
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教育支持、规范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行为、保障留守儿童的亲子团聚权,促进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张春铭 谢小青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