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为破解“择校热”、提升普通学校办学水平,北京市通过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打破高校与小学“关门办学”的“高墙”。截至目前,已有140所小学与高校、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等结成“对子”,在融合教学、课外活动、互动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北京市安外三条小学是一所足球特色校,在“高参小”活动中,与首都体育学院结成办学“对子”。这所小学的体育教研组长黑景峰说,基于学校的足球特色,首都体育学院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脑体双优课程”应用到小学教学,培养孩子从低年级开始进行体能和大脑同步训练,逐步达到运动、智力双优的效果。
为使两校的沟通更加方便,首都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高原还兼任安外三条小学副校长。两位老师还就“足球进校园”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课程体系,双方在沟通中都有收获。
“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办学不是指手画脚,我们也从小学老师的育人方法中吸收了很多好的‘营养。”高原说。
据介绍,“高参小”的核心是利用高校在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专业素质、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在小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专业支持。小学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与理念。
比如,中国戏曲学院在“高参小”工作中已经向9所基地校派出118位教师,实际授课达6 000课时。为保证授课质量,中国戏曲学院还对百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戏曲文化》《戏曲化妆艺术》《戏曲身段》等课程。
“过去我们只能依靠音乐课、美术课进行艺术教育,在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方面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不是‘高参小的平台,一些像戏剧、舞蹈等专业课程很难引入中小学。”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说,“高参小”为小学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平台,一些没有办出特色的学校,完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独树一帜”。
但“高参小”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受访教育人士认为,一方面,高校、社会力量与小学在如何尽快互相适应、有效对接等方面还需时间磨合。另一方面,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如何使“高参小”内涵发展、大学如何有效帮助中小学发展等问题上还存有困惑。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层面,可能流于形式。
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认为,出现这些情况,有的是因为各校认识程度不一,有的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
王军指出,“高参小”是用新的资源观和人才观来看待教育。以前高校和小学都是关门办教育。既然大家各有优势,也都有发展需求,完全可以统筹资源、优势互补,使素质教育多一个抓手,也能从根本上盘活教育均衡这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