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文/何涛姬长全
姬长全(1982—),男,山东临沂人,重庆交通大学教师,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必要手段,当前的职业规划教育存在较为低效的现状,因为需要从职业规划的目标、职业规划教育的层级性及学生个性的培育入手,建立起国家、企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体“五位一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教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涛(1985—),男,四川南江人,重庆交通大学教师,从事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203027)-“‘服务学习’理念下职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当前高校的就业工作更多的是事务型工作,尚缺乏丰富的、专业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次,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课程设置处于探索阶段,随意性较大,没有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第三,专业职业规划教育教师的缺乏。在如今大多数高校中,承担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专兼职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这些老师大多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背景,或者只是经过短期的指导培训,因而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素养。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低效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对职业内涵的理解还还不够深刻,在应用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还没有形成。其次,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及环境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第三,大学生规划与行动脱节。所谓脱节指的是大学生没有将规划与行动统一起来,纸上谈兵,将规划束之高阁,缺乏行动力。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着力点
首先,明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目标。职业规划教育必须明确目标,作为一种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教育手段,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做到人尽其才。因而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将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从现实的人出发,回归到人的发展上去,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人文关怀,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实现其自身价值。
其次,注重目标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现实情况,当前的职业规划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将学生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调适,注重设置教育的梯度及层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设立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所谓基础性目标就是加强学生对自我及职业环境的认知,而发展性目标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一脉相承,发展性目标属于更高层次的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及整个人生规划,是一个长期及发展的动态过程。发展性目标的终极价值是实现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及目标的实现,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注重职业规划的全程性及层级性。职业规划教育作为系统的教育,单一片面及短期性的突击是不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应该贯穿于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将职业规划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模式、教学目标、专业计划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不断完善自我,逐步树立自己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并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并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第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培育,加强教学实践。职业规划的共性教育相对个性教育而言是比较容易开展的,学生的个性培育是当前职业规划教育的薄弱环节,因而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真正的成效,必须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指导。其次,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面试技巧培训、辩论赛、科级服务、三下乡、创业街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检验和实现知行合一搭建必要的平台。同时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开发校外企业实践教育基地,搭建校企实践通道,充分挖掘和协调社会力量,为学生真正进行职业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五位一体”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国家政策层面,应加强立法,完善现有的就业法案,实施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开放的政策支持。企业应不断深入高校提供各类职业信息、岗位信息、职业要求,尽早与大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同时缩短试用期,解决大学生诸如户口、保险、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在就业及择业过程中的压力。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之中,同时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专业职业伦理教育。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动机制。最后,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应该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制定合理的人生发展规划及目标,全面拓展自身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永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张宏,王忠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09(5).
[3]戴树根,齐佳.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