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汉英词汇翻译情况调查及启示

2015-07-22 01:45杨丽萍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英语专业学生汉英词汇翻译情况调查及启示

文/杨丽萍

摘要:在偏误分析理论与对比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以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英翻译教学中所出现的偏误词汇为语料,通过对学生汉英词汇翻译情况进行调查,从用词情况和思维习惯两方面进行分析。有效预测汉英词汇翻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

关键词:汉英词汇翻译;用词情况;思维习惯和启示

作者简介:杨丽萍(1978.02-),云南普洱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词汇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C41,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翻译是一门艺术,不同的翻译者,能够成就不同的翻译风格,收获不同的译文效果。由于汉英两种词汇的语义范围不一样,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往往是一个汉语词汇的基本词义与两三个或者更多的英语词汇相近,要求翻译者必须在词汇的选择应用上费一番功夫,掌握一定的技巧。选用合适的词汇之于翻译至关重要。用词恰当与否决定了翻译正确率的高低。本研究在偏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模拟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英语专业二年级85名学生进行汉英翻译测试,旨在探明学生处理汉英词汇翻译时的用词情况和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着眼于这样的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翻译实践有一定启示。

一、汉英词汇翻译中学生的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

在汉英词汇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在对词或词组的使用上,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 学生对词或词组的运用,8%的学生能够保证正确,75%的学生偶尔正确,17%的学生极少正确;

2. 7%的学生能够掌握英语的固定短语,86%的学生经常混淆,7%的学生一窍不通;

3. 7%的学生表示能够正确使用省略和替代,65%的学生偶尔可以,28%的学生从不进行省略和替代;

4. 26%的学生能够区分动词后面使用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的情况,74%的同学能够区分部分词语,但经常出错;

5. 69%的学生仅使用脑海中熟悉的词语,31%的学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词;

6. 只有8%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词语的增减,30%的学生仅仅是进行逐字翻译,62%的学生偶尔会,但不知何时该增,何时该减;

7. 13%的学生会适当转化词性,25%的学生根本想不起来进行词汇转化,62%的学生只有在实在想不出对应单词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词性转化,正因为很少采用词性转化的方式来翻译,这也是词性偏误成为汉英词汇翻译第一大偏误的原因之一。

8. 15%的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规定的词或词组,64%的学生表示偶尔可以,21%的学生表示不能;

9. 15%的学生会考虑汉英词汇感情色彩差异,46%的学生不会,39%的学生表示偶尔会;

10. 15%的学生表示能够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3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能,50%的学生表示少数能,但经常出错。

从以上的调查情况可知:第一,从以上1、2、4、8和10中的学生能够掌握的数据来看,这些数据都不足三分之一,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对一些基本的词汇及词汇用法和一些固定语法结构掌握不扎实,这是汉英翻译教学最大的、最难于在短期内突破和改进的问题和现状。第二,从3、5、6、7中的比率可以看出,学生在汉英翻译中忽略了一些翻译技巧而仅仅选择和运用一些自己熟悉或惯常使用的进行逐字翻译。由于很多英语单词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的语义范围要广,如果学生在记英语单词时只是简单地识记单词对应的中文意思,殊不知这样的同义词很多,用法也有差异;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副词搭配也有不用的意思,这就导致了对词或词组使用的正确率不高。所以学生在翻译选词时如果只是任意选择一个同义词而不考虑该词的实际用法,就会达不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导致错误的翻译;第9点的数据显示了造成汉英词汇翻译中的色彩义偏误的主要原因。第三,在学生的汉英词汇翻译中也体现出几类词语的选词偏好,在that、which和who这三个关系代词中,90%的学生习惯选用that,7%的学生习惯选用who,2%的学生习惯选用which; 在对冠词的选用上,87%的学生习惯选用the,11%的学生习惯选用a,2%的学生习惯选用an;这也预示着冠词偏误也在词性偏误中占有相应的比率;在对非谓语形式的选用上,70%的学生习惯于选用动词不定式,26%的学生习惯选用现在分词,4%的学生习惯选用过去分词,这说明动词不定式误用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可能性较大。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有54%的学生表示在汉英词汇翻译的时候,会考虑使用冠词,虽然在冠词的偏误分析中有数据显示有25.07%的缺失偏误,28.57%的多余偏误,3.14%的误用偏误(该项课题研究所得出的相关数据),但是根据迁移理论,对于这一仅出现在英语中而汉语中没有的语言形式,很容易产生负迁移,但受试的85名学生中,只有8%的学生表示不会考虑冠词的使用,说明冠词已成为学生翻译时会考虑的一个语言点,只是对于冠词的掌握还有待加强。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掌握和使用停留在字词对译的层面,比较肤浅,要达到正确、准确地运用英语词汇,还需要学生的进一步努力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汉英词汇翻译中学生翻译思维习惯的调查及分析

汉英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译者思维内化的过程。具体的翻译方法就是思维内化的外在体现。在实现汉英词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按照自己所形成或习惯的思维进行思考、选择并使用。下面是学生在特定情况下处理翻译的思维习惯调查及分析。

第一,遇到较长的句子时,有39%的学生想分析,但无从下手,有32%的学生逐字翻译;在运用词或词组时,57%的学生认为找到对等的汉语即可,只是片面追求意思上的对等;在遇到同义词的时候,56%的学生习惯上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词语;70%的学生经常进行逐字翻译,由此可见,逐字翻译仍然是学生采用的主要翻译方法,汉英意义的对等是学生翻译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第二,在翻译的过程中,64%的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翻译涉及的相关单词,仅有24%的学生考虑应当选用的句型,12%的学生会考虑时态,正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与汉语相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选用上,不顾相应句型,只有12%的学生会考虑时态,必然造成20.93%时态偏误(同上)成为学生汉英词汇翻译偏误分析中的第二大类偏误。

第三,38%的学生认为不知道词或词组的固定搭配和具体用法是汉英翻译过程中最难的,28%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与原文的对应词语或词组是最难的,34%的学生认为根据需要进行词性转化是难点,这也再次有力地证明了40.42%的词性偏误(同上)是学生汉英词汇翻译中的第一大偏误类型。

第四,有51%的学生会经常把汉语用词规则套用到英语中,33%的学生偶尔会这样,只有16%的学生不会。这说明母语迁移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无“技”可施,连最基本的章法都没有。对语言材料的处理,大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习惯为出发点,很少按照英语语言的行文特点,固定搭配、文化涵义、句型结构、时态、语态和句子的语义、语序,正确、恰当地组织语言,在保证“信”和“达”的基础上,不断追寻“雅”的最高境界,这将作为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启示

通过对学生汉英词汇翻译中的用词情况和思维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们的问题主要时英语基本词汇量积累不足、相关词汇知识匮乏,比较典型的是词性转化和非谓语形式掌握不够透彻,这些既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也成为了学生掌握的难点;没有扎实掌握系统的语法规则,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和技能;受母语干扰较多,翻译思维习惯过于单一,仅仅只是把词义的对等作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忽略其他影响翻译的因素。加之学生习惯于使用脑海中熟悉的词汇或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使得汉英词汇翻译中,出现更多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学生不具备英语的思维,还在按照汉语的模式来处理翻译问题。从中我们也得到一些启示 :1)讲解单词时,要特别强调重点单词的用法及其派生词,注意适当对同义词用法和感性色彩进行辨析并辅以例句,适时加以练习;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和名片观赏等,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接触地道英语表达,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强调英语学习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母语进行转换,尽可能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3)适当补充英语语法和句法知识,如:非谓语形式的区别和常用的基本句型等,并加以运用;4)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加强翻译技巧的理论教学。强调没有理论的实践犹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只有在正确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翻译水平才能有所提升;5)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一些翻译理念,让学生了解翻译的本质,为翻译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汉英翻译教学才能得以优化,学生的翻译水平才能提高,才能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外语翻译人才。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S.P.Corder.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 1981.

[2]崔蕾. 《错误分析理论在汉译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戴炜栋、束定芳.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外国语,1994,(5).

[4]刘颂浩.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