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摘要】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训练和写作修改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资料积累;指导批改;二次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呢?笔者尝试从作文教学方式入手,调整了目前作文教学的过程和重点,按照“重积累——导思路——读中写——多修改”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积累——作文有效教学之基础
心理学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学生对作文材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即输入环节),还包括学生对作文材料构思写作的过程(即输出环节)。以往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输入,只重视学生的输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没有东西可写,学生当然怕写作文。作文辅导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开源”,要使学生有材料可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之一。笔者所在的小镇震泽是个江南古镇,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源”开“源”的空间。在作文指导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一)实地参观法
震泽有较多的古建筑,平常学生耳闻居多,目睹者少。我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慈云寺、师俭堂、王晓庵祠堂等。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建筑有进一步的了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使学生体会到了实地参观是寻找作文素材的一个好方法。
(二)细致观察法
在参观时,一开始有不少学生走马观花,回来后的作文浮于表面,不生动、不细致。我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制定好详细的观察计划、路线。比如观察慈云寺塔,就要求学生明确:慈云寺塔有几层?是什么形状?塔内结构如何?塔身材料主要是什么?有什么装饰等。这样,有了细致、深入的观察,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血有肉,富有生命了。
(三)亲自实践法
震泽有不少特产,比如粽子、黑豆腐干、青熏豆等。家住农村的同学对熏豆的制作过程有所了解,但基本没有学生亲手烘制过。为写好有关熏豆的说明文,要求农村学生在家跟大人学一学,亲自烘制一次,详细了解熏豆的制作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文章就写得相当细致清楚。
(四)访问了解法
震泽的风土人情也颇具特色,风俗习惯源远流长。对于这些,学生知之甚少。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访问了解。访问时要作好记录,尽量详细。回来后作好整理。
注重材料积累,是作文教学的第一道“门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积累,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和写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导思路——作文有效教学途径之源泉
很多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往往在给出一个题目以后,就针对这个题目进行指点,给出几种写作的模式,每种模式怎么写,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辅导,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来写。这样,教师的指导往往会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依赖性。这样的指导,所谓的“有效”是短暂的,没有发展的延续性。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要轻“指”重“导”。
所谓“导”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不首先做指点,而是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寻找适合自己写作的思路。通过教师的“导”,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激活学生写作的思路,导出学生写作的源泉,让学生既能有写作的愿望,又能有写作的可能。这样的指导才是符合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规律的,才能真正体现出作文指导的有效性。
三、读中写—— 作文有效教学途径之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阅读教学,而我们有些老师恰恰就是放弃了一块阵地,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截然分开。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材料,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所读的范文中,学到很多东西,语言方面的比如精当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构思方面的比如精巧的开头,意味深长的结尾等等。学生就能够模仿,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学生自己的阅读是一种自发的阅读,存在着盲目性,不确定性。所以,如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尤其是把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要犯的错误,与优秀的范文相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自己。比如学生作文常常出现主题不明确,或者无主题这样的毛病。再比如,很多学生的作文常常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作文就是干巴巴的,教师的评语就往往是:“文章不够生动”。如果我们在讲授阅读教学的同时,结合文中的描写,马上让学生进行仿写,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怎么描写。
把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使作文指导贯穿于零散的阅读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作文的一些技能技法与所教课文结合起来,点点滴滴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四、多修改—— 作文有效教学之保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实际上,作文的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心里永远的痛:学生是没有修改权的,修改评讲是老师一手包办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有三个不
足:一是反馈慢。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往往需要一个多星期,等作文本再回到学生手中,学生对所做的作文已经淡漠了。其次是效果差。认真一点的学生还能够仔细看看教师的“劳动”,不认真的学生只看一下分数。这样,教师的批改,几乎白费了,反馈也仅仅是形式而已,对以后的作文不起到任何作用。再次还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写完作文,交了以后,这次的作文就已经完成了。要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只有做到轻“批”重“改”,把修改权交给学生,做好学生自改、互改或师生共同批改的工作,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一)全员参与,集体改
采用“学生快速作文——教师快速阅览——集体参与评论——个人主动修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师生沟通,合作改
首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进一步针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次修改”,让学生凭借各自的习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其次,在当面评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最后,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三)生生互动,赏析改
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组里交流、赏析。在赏析评点的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再改一改,并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四)二次作文,改上改
在运用了以上谈到的任何一种修改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再次作文。再次作文,学生可以选择新的材料完全重写,也可以使用原来的材料修改写,但无论采取哪种写法,都要求保持一次作文的优点,避免一次作文的缺点,使作文有质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重视素材积累,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活学生写作的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把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实践“改”,才能提高作文的反馈效果,才能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向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2] 张业海.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2).
[3] 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2010(0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