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探索

2015-07-21 16:42杜红梅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

杜红梅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相关的文献资料也丰富多彩,但专家学者所推崇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途径无疑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精神重压,难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契合教师的生存状态,诱发教师学习的愿望,尊重教师的生命体验,利用方便快捷、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教师享受专业发展的快乐。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便携、交互性强和个性化优势契合了信息传媒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改变了教师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成为教师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它让教师在轻松、自主、愉悦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历练技能,在借助新技术表情达意、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媒体的精髓,体验媒体的美感,领略媒体文化的魅力和专业成长的愉悦,凸显媒体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特点。

一、新媒体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特点

(一)关注媒介素养

随着突飞猛进的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新媒体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工具和平台,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远远超越了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情意的层面,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素养是对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进行主动审视、理性分析、正确辨识并作出鉴别评价的能力;对媒体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文化内容和意识形态有清醒的认识和思考,免遭媒介操纵;在此基础上理智甄别媒介的内容和形式、合理运用,利用媒介表情达意,有效交流。积淀一定的媒介素养不仅可使教师在信息的海洋中利用一双慧眼取我所需,为己所用;利用各种媒体工具进行教育叙事,反思教学得失,还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闪耀自己的教学艺术火花,在群体交流中取长补短,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媒介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传媒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凸显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素养内容虽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直以关注教师实践技能,历练教师实践智慧为方向。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基于已有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情境和事件进行统整、凝练后积淀的对于教育的理性诉求,它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的实践智慧的发展。”[1]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做准备,而是“在实践中或从实践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即是教师已有教学实践经验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改组与建构,教学实践智慧不断体悟和内化,使其成为规律性、系统性的实践知识,以应对复杂的生成性教学情境。一个具有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不会鹦鹉学舌般地接受理论知识和按部就班地机械模仿,而是在具体鲜活的情境中去涵养和积淀实践智慧。基于各种新型媒体技术建设、丰富多彩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和异彩纷呈的精品案例,为教师历练实践智慧提供了鸟飞鱼跃的平台,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的目标引领下,《教育信息十年规划》也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的各种精品视频、微课程应运而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开放课程立足教师最鲜活的实践,凸显教师高水准的教学智慧。匠心独具的教学视频、推陈出新的教学设计和异彩纷呈的精彩案例不仅使教师享受现代媒体带给自己的便利和愉悦,也唤醒教师自我的体验,为教师提供榜样示范的同时增加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三)强调群体共进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过去更多关注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优化教师学习生态,着眼于教师个体的生命体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不仅为教师个体的完善提供平台,同时通过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各种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虚拟临场,感同身受,把自己最鲜活的教育实践、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最原生态的真知灼见通过媒体技术展示给各位同仁,在丰富多彩的媒介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这些异彩纷呈的个人智慧和感性经验在学习共同体的碰撞、交流和建构中凸显理色彩。教师们不仅仅明白怎样做,还知道为何这样做,使一些先进理念和缄默知识具体化和可操作,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内化到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新媒体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师参与群体互动的有效性,记录教师群策群力的参与情境和妙语连珠的精彩瞬间,给老师们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在大家的沟通碰撞中求得共识,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真正对教师起到理论引领和实践导航作用,更主要的是引领教师共同体的发展。

(三)满足个体需求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专业成长需求探寻满足自己认知风格和教学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途径,促进教师知情意方面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新兴媒体技术能根据教师的个体需求量体裁衣,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和与之相匹配的自主训练方式。新媒体不仅是教师获取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工具,既可以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传到社交平台,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还可以和大家在一起利用交流工具群策群力建构知识,探讨问题,同时通过可视化平台反思教学是否高效。

二、新媒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2]满足了教师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方式交互化的需求,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环境,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和平台,它不仅使教师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解惑当前最困惑的问题,还通过很多虚拟模拟网站使教师亲临虚拟现场,在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场景中历练教学实践智慧,不断更新换代的媒体技术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发现的喜悦中,克服职业倦怠,永葆教育的热情和活力。endprint

(一)碎片化学习,时时刷新教师知识结构

百度百科对碎片化学习的界定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碎片化学习,一是通过点点滴滴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迅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知识,另一是学习内容的零碎、不完整、不系统性。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特点契合了教师学习时间零碎化的生存状态。各种新型媒体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便携设备和各种智能终端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整天忙得焦头烂耳、不堪重负的教师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去品味纸墨书香带给教师内心的愉悦,即时性的碎片化学习颇受教师青睐。正如祝智庭所言:“碎片化学习具有学习融入生活、灵活机动、学习负载低、按需学习、即学即用等基本特点。”[3]碎片化学习生活化、即时性的优势使教师碎片化知识的积累、浸润式技能的提升内化到教师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迎合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多元化、情境性和终身性等特点。有学者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更适合“某些缄默性知识以及操作程序和操作步骤的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短暂的时间使教师高度参与,解除获取知识的精神重压,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契合了教师知识结构和实践智慧的特点。

(二)虚拟模拟训练——历练教学技能、获得实践智慧

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虚拟化成为传媒时代的主要特征,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也焕然一新,虚拟模拟训练正在走进研究者的视野。虚拟模拟训练与游戏化学习的呼声相契合,催生了游戏化虚拟模拟训练,旨在把游戏与模拟技术相融合运用到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如美国的模拟学校(simSchool)代表着游戏化技能模拟训练的范例,它是一个动态模拟器,“是面向教师的模拟训练网站,它提供了有挑战性的教学场景,来发展教师们获得成功教学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显示,在网站上的训练时间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控制意识呈显著正相关。”[4]正如David Gibson Ed. simSchool的创始者所言:通过融入游戏的教学模块和深度分析,为当前大学生和未来的教育家整合深度学习、提升自我效能。

Simschool(模拟学校)不仅是一个针对职前教师专业素养内化和提升的在线模拟教室,其对象后来也拓展到在职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参与游戏者网上注册激活后即可进入教室,面对个性千差万别、需求丰富多彩、学习风格各异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前首先要点击学生电子档来了解学情,每个学生的电子档包括个性概述、教师评价、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四部分,教师在快速收集、浏览、分析学生学力水平、智能差异和风格偏好的基础上才能气定神闲走入课堂,通过点击不同铃铛选择集中教学还是个别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调控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按钮对每个学习者分配学习任务,然后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如注意集中程度、身体姿势、面目表情等,基于即时的观察和内在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教学效果,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评估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澳大利亚的ClassSim,目的是缩短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个基于web基础上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模拟训练的虚拟环境,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给教师一个虚拟环境,历练其在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施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训练者要在综合考虑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孩子进行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游戏预设了五个被试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任何时间都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有效学习的机会,教师的巨大挑战是确保每个孩子在识字领域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实验表明,该软件已提供给教师更多时间,以依据自己已有经验背景和知识储备对课堂复杂教学情景进行审视,关注课堂细节变化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提示、建议、诱导。这些游戏化虚拟模拟训练尊重教师学习的生命本质,使技能训练融入到游戏活动之中,解除了技能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完成一定任务的精神重压,满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使教师尽享新型技术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惊喜和快乐。

(三)建构个性化教学环境

个性化教学环境具有开放、交互、乐享等特点,它指教师借助媒体技术建立与自己教学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空间,有效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影像、动画、声音等六大媒体元素建构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交互工具,建构适合自己的教学框架,生成最适合班级学生学习风格和接受方式的教学模式,并能自动记录教学过程,生成可视化教学分析。美国Voki classroom和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成功经验为教师建设个性化教学环境提供很多借鉴和启示。Voki classroom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创建一个具有多样化性格特点的虚拟人物(动物或卡通形象)代自己立言,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发型、着装特点,教学语言特点、教学风格、兴趣爱好等相关内容输入库,程序利用分析技术、虚拟技术生成虚拟教师形象,它基本上是真实教师的克隆,表情丰富,动作生动,行为逼真,语言习惯、一颦一笑都如同教师真人的反映。尤其是教师可以自己事先录制好声音,上传、添加到虚拟人物的言行举止中,造成一种虚拟临场,以虚拟教师代替自己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基于自身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场景和学生的状态做出应对反应,虚拟形象替自己表情达意,引领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及学生管理,这样教师就会产生真实的教学生活体验,唤醒其教育实践智慧,以成就虚实交融、立体交互的效果。这种虚拟教师具有高度的智能性、情感性和语音识别功能,能在三只讲台上尽情挥洒,彰显现实教师的风流。Voki classroom可以和自己的博客和各种社交网络相连,可链接不同的即时通讯平台,也支持手机下载,Voki classroom的精髓还在于生成、管理自己的学生,不仅有真实的作业管理,还可以创造虚拟学生。实践者可以把自己班级学生资料如学生的外貌体态特征、个性特点、优势智能、学习风格、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学业成绩等输入数据库,基于学生学习分析技术,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生成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的学生群体。这种基于真实材料基础之上生成的虚拟教师和学生代表现实生活的实体,它的优势不仅提高了虚拟模拟训练的真实感,看到微型的自己在课堂上挥洒自主和学生交流,实践者好像身临其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沉浸感,并在这种游戏化模拟训练中沉醉,尽享现代化模拟训练带来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课堂实践操作做了预演,使实践者在教学有效性分析基础之上不断改进自己,提升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个性化教学环境能针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学生之间的认知结构、学习风格、优势智能和学力水平之间的差异,利用媒体技术为学习提供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满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求。The 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根植于学生的需求和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录制十分钟视频,采取最能调控孩子们注意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内容优化、视频留存、师生互动和个性化内容是个性化教学环境建构的主体。无论是Voki classroom还是The Flipped Classroom都是实现了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个性化教学环境的建构给予很多启示。正如余胜泉所言:“技术从作为支持个体的工具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支持泛在学习、自由探究、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环境。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5]endprint

个性化教学环境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便教利学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与自己感知觉通道偏爱的学习材料和凸显自己优势智能的评估方式,教师也可以借助自主监控教学进程,反思教学效果,但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提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环境的建构中加速专业成长。

(四)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所谓教学实践通体就是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利用一定的技术平台在一起审视教学实践问题、协商解决方案、共建实践性知识、分享教学智慧,生成交互式教学模式。新兴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互动式教学开放资源库、网络学习区、研修平台、可视化交流如雨后春笋,不仅为组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提供交互式互动学习资源,目的是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原则、方法、学习资源等不同层面的共享和交流。”[6]尤其是移动智能便携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更使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建设水到渠成,并使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这种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无处不在。教学实践共同体使志同道合的教师找到了精神家园,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现实教学生活中最困惑的问题,以音视频形式展示自己课堂中的精彩瞬间,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这些探讨交流引领他们重返教学过程,唤醒诸多感同身受,促进同伴实践见仁见智的反馈,并基于自身的经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2] 百度百科.新媒体[EB/OL].(2014-11-10)[2014-12-13].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htm.

[3]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

[4] 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动力、挑战和趋势.北京开放大学专题研究报告[R].2012(3).

[5]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6] 马东明,赵宏.新媒体支持的创新学习——第10届教育媒体国际会议ICoME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师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