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
摘 要:分析探讨了目前ERP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E—FBL教学模式构建ERP课程知识结构框架,建立ERP课程活动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优化ERP课程教学的具体思路及有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ERP;E—F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36-02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其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随着ERP的应用及发展,企业对ERP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之一。
1 目前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ERP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应用,因此国内各高校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是摸索着前行。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ERP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一是纯理论教学。这种ERP课程的教学方式偏重于传授学生ERP理论方面的知识,缺点是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且动手能力较弱,容易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二是结合ERP软件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将ERP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授,缺点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ERP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概念非常多,而学生本身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对ERP课程各知识点的理解过于孤立,缺乏关联性、整体性的把握,实际灵活应用性较差;
三是以沙盘模拟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的ERP教学方式较为灵活有趣,能有效提高学生对ERP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缺点是限于课时及沙盘模拟教学方式是以实训为主的特点,通常只能对ERP理论知识的讲授点到即止,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
相比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纯理论教学完全没有实践教学部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第二种和第三种ERP课程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部分又都存在一定问题。那么,应如何解决目前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ERP课程教学呢?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应用E-FBL教学模式和思想对ERP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改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E-FBL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E—FBL(Electronic Frame—Based Learning)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具体来说,E—FBL就是基于网络并以框架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课程知识结构框架,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通过建立课程活动程序,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抓大放小,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指引下自学而又不脱离教学大纲,既涵盖课程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框架,同时也利于学生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
3 应用E—FBL教学模式优化ERP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3.1 构建ERP课程知识结构框架
E—FBL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就是首先要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框架。鉴于ERP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而杂,易出现知识点的孤立,在构建课程知识结构框架时要着重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延续,具体步骤如下:(1)将整个ERP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四个核心组成部分。从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个方面对ERP的这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进行整体的把握与讲解,要让学生了解ERP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们的关系如何;(2)对ERP课程核心组成部分的内部构成关系进行分解、理顺,如供应链部分,应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采购环节开始,以销售环节终结,而库存环节则充当了供应链的平衡机制;(3)继续分解,细化至每一个环节的流程与内部关联,例如针对采购环节如何开始、如何日常运作、如何结束的一整套流程进行讲解;(4)最后形成一张ERP课程知识结构框架表,让学生通过一张表就能清楚地了解所要学习的ERP课程主体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3.2 建立ERP课程活动程序
建立有效的ERP课程活动程序,可以使ERP课程教学更为有序和可行。由于ERP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理论和上机实践两部分,具体课程活动程序可设计如下:(1)按照ERP课程知识结构框架,从整体——局部——细节讲解ERP理论知识;(2)结合理论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用软件上机实践训练,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ERP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3)通过网络平台,例如创建课程网站、微博或QQ群等方式,实时反馈、交流ERP理论应用于实践时产生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寻找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4)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及时进行每次课后的心得体会及问题总结,并上传网络共享交流;(5)最后通过教师点评指导,重新回到课本理论基础的认识与学习,使学生在整个ERP课程学习期间能对知识的掌握更为融汇贯通。
4 应用E—FBL教学模式优化ERP课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意识到建立课程知识结构框架的重要性
知识结构框架的建立是E—FBL教学模式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帮助我们确定一套思维原图,这是推导问题的大前提。大的知识脉络建立起来之后,就能把所有的知识性质都整合在一起,当我们在遇具体问题时,要时刻记得回到原型中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ERP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理论知识学习的原因。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最终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变成了理论。ERP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涵盖了一个企业所有的业务及资源,只有通过建立ERP课程知识框架,然后不断的往里填充知识内容,才能有效学习与掌握这门课的知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任何不重视ERP理论的教学方式都是偏颇的,应在课程知识结构框架的指引下理论与实践并行。
4.2 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E—FBL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抓大放小。给出整体知识框架后,注意规划课程活动程序时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与时间,以激发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其学会自己独立地实践并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式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有学习ERP课程的兴趣,化解其课程学习的负担。
4.3 要强调学习的总结
E—FBL教学模式是在课程知识结构框架的指引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要做到既围绕教学大纲,涵盖全部知识点,又不拘泥于此,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经常性地交互与总结,这就好比放风筝,无论放多远,始终要有条线,时不时要拽一拽这条线,免得风筝飞远了。最后还要记得收线,在课程结束时要有由学生自己撰写完成的类似实验报告之类的课程总结,也要有由教师针对实验报告进行的点评及课程总结,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
ERP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用E—FBL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梳理ERP课程复杂的理论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并据此展开实践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将ERP知识的学习化繁为简,优化ERP课程教学,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超等.应用型本科ERP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1).
[2]孟翠翠,王静.应用型本科ERP课程改革初探——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6).
[3]陈冰冰.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ERP原理与实施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