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梅
摘 要: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财政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也逐年上升。高校的发展没有资金无法启动,专项资金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证,对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高校实行部门预算管理起步较晚,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评价等方面的运用并不是十分完善,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和系统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从专项资金的定义和使用原则入手,分析了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化。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18-02
1 高校专项资金的相关定义和使用原则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高等学校预算下达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用经费,该资金是为完成某特定预算事项而设的,要达到专款专用,不能随意更改其用途。专项资金是要进行独立核算的,并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单位的检查和监督。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四方面。为了更全面、更严谨的做好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我们应对专项资金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发现管理漏洞并加以解决。
高校专项资金使用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法律,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责任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不得超预算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三是设备物资采购及修缮工程类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确保项目正常有序的进行。四是高校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预算用途使用,日常办公支出如电话费、交通费等原则上不得在专项中列支。
2 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现状分析
随着专项资金拨款的增加,专项费用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项目资金被挪用或混用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在项目申报、执行、监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未按实际需要进行项目申报、没有按预算使用资金等,降低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单位专项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2.1 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项资金可以用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但在申请专项经费时往往需要项目为依托才能进行。有些申报主体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并不是为了项目而申报,只是为了多要国家钱,前期对项目既不做市场调研,也不考虑实用性,只一味的为审批到资金,忽略了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认证,使项目与单位发展不一致,为以后的资金执行带来不便,即使资金被审批也可能因为后期使用不当被收回。这种只为拿到资金却忽视学校规划和发展的申报行为是对国家资金的一种浪费,也是对学校发展的一种限制。
2.2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完善
虽然一些财政部门有具体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多数高校并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没有专项费用的申报、立项、论证、评审等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总体上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统筹性、连续性、存在“政出多门、交叉管理”等问题,导致资金管理权限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管理混乱。
2.3 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有偏差
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概念的引入是为了应对教育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支出情况复杂化,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有偏差,项目支出进度和开展进程不一致,存在较大偏差。其次是专项经费的列支范围不够明确,有些部门或院系存在随意扩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或更改资金使用途径等现象,破坏了专项资金的专项使用,还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最后由于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科学导致与执行相脱节,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2.4 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专职从事校内经济监督的部门,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各层面、全过程负有履行独立监督和评价的职能。随着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增加和社会的进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除了要保证资金的真实、合法外,在专项资金的动态管理上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传统审计缺乏绩效审计依据,标准也很难把握,加之资金量大,资金与成效难于对应和匹配,成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此外,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缺乏,专项评审不充分,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绩效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导致高校专项资金浪费的原因。
3 规范高校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科学性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和财政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是,作为专项资金的申报主体,各高校首先应明白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的目的是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资金的申报和使用应与单位发展规划相一致,绝非仅为得到经费胡支乱用。在专项资金申报前,应对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并结合过去的实施情况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内容进行细化,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的实际意义,并严格按要求申请。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对每一项资金申报都应明确说明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起止日期和预计实现效果,并依据可研编制项目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为日后资金使用提供依据。此外,可给予学校一些专项资金机动使用权,即对高校的专项资金打包拨给学校,再由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目标自行安排项目资金的使用。当然,这种方式需要学校有完善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以保证专项资金得到合理、科学的利用。
3.2 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成立由校长、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实施、考核负责组织、领导与决策的权力。同时根据预算申报类别,按职能分工确定相应部门作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类别项目预算的申报、论证、实施及绩效考核。
3.3 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体系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对高校专项经费“要钱、花钱”的错误认识,切实提高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的认识,加强预算编制专职人才的培养。其次,预算编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注重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科学性、高效性和实用性,兼顾和结合高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高校发展战略因素。再次,细化编制工作,完善预算申报流程,统一项目申报格式、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确定各类专项资金的申请条件,规范申报流程,学校各部门对申报事宜进行严格把关,审核筛选出符合发展需要的报相关部门。最后,增强高校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的力度,专项资金一旦由预算下达,就必须严格按照支出范围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数目和用途,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的同时保证专项资金执行的严肃性。
3.4 加强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举措
一是完善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使用、监督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不走形式。二是坚持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依,审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使专项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三是建立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如校内专项资金项目审计办法、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等,用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提升单位管控能力,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四是建立面向专项资金执行结果的追踪问效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该制度遵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是自上而下的循迹监督、督促问效的资金管理手段。五是实行专项资金项目的公开制度,单位各部门都能清楚专项资金项目的有关情况,不仅增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能提高项目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项目的重复申报,减少资产浪费。
参考文献
[1]龙英,韩光宇.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1).
[2]赵海霞.高校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9).
[3]孙静.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