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贵在行动

2015-07-21 09:32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未来教育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巴蜀学科儿童

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改革贵在行动

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巴蜀小学在办学历程的不断探索中,先后经历了“创造教育”和“梦想教育”,最终衍生出今天更贴近本校特色的“律动教育”,这是巴蜀小学的传承中创新发展历程,饱含着巴蜀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学校改革主题——“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是一场变革性的实践,它聚焦于课程设计和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展现着马宏校长带领下的巴蜀人的精神气质。两天会议,我观察了巴蜀小学回应学校课改主题的“学科内实施”这一路径的课程展示,在一个个学科工作坊的实施中发现了新意点、创新点,读出了巴蜀小学课程的实践创新。

巴蜀小学在课程改革中,根据其培养目标,基于儿童、基于问题去思考探索,构建了作为顶层结构的三类课程体系——基础学力课程,生活实践课程和潜能开发课程,同时 “从儿童出发”、基于学科去进行课程综合化的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高位的理论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是搭建学科群。这是一个量变的、大学科群的概念,即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需求,通过延伸、整合、拓展,将数学、语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机整合,实现小学学科课程综合化的实施。比如说语文学科通过课堂主体课程、个体特色课程和综合发展等课程,全面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是对学科体系知识进行梳理调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归并、精简、补充、加工或整理,形成创新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内要合纵连横,巴蜀小学在这一点上有很创新的理念。是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学科核心思想、学科关键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去考虑学科内的整合。同时,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又有两条思路,一个是相关结合,比如本学科与文、理、艺术等其它相关课程的综合;另一个是主题融合,以问题为中心,建立相关学科知识和经验的联合。

三是十个学科课程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巴蜀小学充分抓住学科的本质,构建了“十个学科”的体系,制定课程目标,设计主题活动,开展项目学习,以校本教研工作坊为载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寻找有效对策,展现巴蜀课程改革丰富生动的成果。巴蜀小学这种高位的思路是聚焦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深层发展之上的,抓住学科本质,关注知识内在联系,关注知识形成过程中育人资源的开发。

四是寻求新的教与学方式。巴蜀小学依托“律动教育”思想,研磨儿童,从学生的视角,去探寻新的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上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中寻找主题,形成系列化的项目学习;教育形态上三类课堂一体化,教室小课堂是全体孩子的基础性学习,学校中课堂是分层次地对应不同学生,社会大课堂是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展开;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关注人人、关注合作,关注互动生成。

五是丰富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创生的,第二种是校内外的实践基地,第三种是家庭提供的资源,第四种是实验室,第五种是社会的周边环境。巴蜀小学整合了各界资源,打开了课程的大门,发布了《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行动指南》,出版校本教材,开发社会课堂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平台。

巴蜀小学课程改革的立论点高,主题明确,将“律动教育”作为核心的主题词,延续建校的办学宗旨,将重点聚焦在儿童本身的发展上,体现对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教育的原点在于人,教育的生态在于动,巴蜀小学呈现出一种灵动的教育生活“真”场景,体现了一个生命实践的过程。

猜你喜欢
巴蜀学科儿童
【学科新书导览】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