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虹
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盈余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做好盈余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对其理论、手段以及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规范研究的方法,忽视了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找到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各上市公司的管理情况,找到了存在管理差异的原因,并阐述了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实行盈余管理新方法的途径。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使用对比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是对2004-2006这几年间没有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上司公司开展盈余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07-2009这几年间实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行了分析,而后将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对比,查看盈余管理水平是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以及实施了新会计准则之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工作是否被抑制。当初步研究之后,应该进行深入地研究,开展深入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对盈余管理途径进行分析,再将2007至2009两年间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进行回归分析,进而找到影响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与途径,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监督工作指明方向。
盈余管理水平的测度指标可通过专门的计算方法算出上市公司的获利情况,本文主要使用琼斯模型,计算出了2004-2009年以及2007-2009年这两个时间阶段中上市公司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并将2004-2006年以及2007-2008年这两个阶段的平均可操作性计利润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的对比方法是T检验法,进而获得需要的数据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到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联系。
为此,研究人员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1)2007-2009这三年中的平均可操作性应计利润水平和2004-2006年相比是较低的。
为了更深层次地研究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盈余管理途径,本文对2007-2009年,也就是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开展了回归分析工作,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入等内容进行了解释,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对影响应计利润的变量进行了具体地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由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2)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内容和其应计利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数据的主要来源。本次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数据都是通过中国证券市场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而获得的。而其他一些相关的数据材料则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中获取的。
(二)数据样本的选择。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持有A股的上市公司,通常情况下,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所制作的财务报表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会计核算方法这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没有选择金融类型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缺乏齐全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也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经过筛选最终有1195家上市公司符合本次研究课题的要求。为了找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人员找到了这1195家上市公司2003到2009年的财务信息,获得样本7170个。在这7170个样本中,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样本有3585个,而在旧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样本有3585个。
在本文中,判断上市公司可操作性应计利润采用的是琼斯模型,在琼斯模型的计算下,可以知晓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琼斯模型以及变量的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1)总应计利润为:上市公司在第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获取的净利润-经营的现金净流量
(2)总应计利润回归模型
Ait-1代表的是上市公司在第t-1年中的总资产;ΔREVit中的i代表的是一个公司,整体的意思是i公司在第t年中,主营业务收入和第t-1年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ΔRECit表示的是i公司在第t年(年末)固定资产价值;IA表示的是i公司在第t年末无形资产的价值,Uit为残差;
研究人员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求出模型所需的参数。其具体关系主要是根据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价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残差几个因素,按照相关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找到总应计利润回归模型之间的关系。
(3)非操作性应计利润模型,通过对总资产调整以后的数值,以及非操作性的应计利润,计算出事件期间的应计利润。
(4)上市公司事件年度中,其回归模型为: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公司在第t-1期期末的实际总应计利润)-(公司在第t-1期期末的年度估计)
(5)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入等,作为本次研究中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主要变量。回归模型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入=(公司在第t年资产减损值+公司在第t年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在第t年获得投资收益+公司在第t年获取营业外收入)
首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在新旧会计准则背景下进行调查对比,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2004-2006年这个时间段之中,上市工资的资产减值损失是0,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旧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并没有将其进行单独的分类,所以才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造成损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结果也是0,出现此情况主要是由于在旧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并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有效地应用,从而无法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造成任何变动;对上市公司在2007-2009年之间旧会计准则下的相关指标的描述性产生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结果都是0,这个差异很明显的表明:在新旧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途径发生了改变,也由此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其次,通过对比上市公司在2004-2006年与2007-2009年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在旧会计准则背景下,其净利润平均值为1.50E8,而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平均值则达到了2.62E8,通过对比分析可发现,在旧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水平明显低于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新旧会计准则背景下开展的核算工作存在着差异;第二,公司本身业绩在不断的增长。
再次,通过对比绝对数量可以发现,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公司,其自身原有的盈余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将总应计利润可能会对可操作性应计利润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降低,企业可以根据相对数量来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和没有实施新会计准则情况下企业的不同水平的盈余管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最终发现,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
最后,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回归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对比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总应计利润的t显著性概率是0.000<0.05,这个数字充分表明了其与0有着明显的差距,为此,研究人员可以将作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进行应用;营业外收入比总应计利润t概率0.000<0.05,而该数据与0存在较大区别,同样研究人员也可以将作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在新旧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此种情况,上市公司应该不断提高对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还应该根据当前公司内部的发展情况以及会计准则,逐渐地摒弃传统的盈余管理模式,采用创新的盈余管理途径来开展盈余管理工作,并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外部监督机制、投资者亟待提高盈余质量分析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健全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及时遏制专业判断的滥用行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而为公司快速并且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北京加美澳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