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7-21 12:52陈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陈静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影响的现状及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及时间段不合理,每天花在新媒体上的时间过多,严重影响其作息质量。故要加强对学生过度使用新媒体的管制、约束,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作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07-03

1 引言

新媒体具有信息含量大、交互性强、跨时空性等优点,迅速被普遍使用。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4.2亿人,其中大学生占到23.3%[1],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受其影响不言而喻。研究表明,大学生每日使用新媒体时间过长[2]。史春红(2013)也反映一部分大学生晚睡晚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规律[3],要想减少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就要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作息质量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原因在哪?从哪些层面产生影响?这是本研究所要探究的问题,以期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新媒体提供借鉴。

2 相关研究回顾

“新媒体”一词的内涵可追溯到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指出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40多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P. Go1dmark)在发表的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中第一次提出“新媒体”一词,此后被广为流传,但至今无统一定义。本文采用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的定义[4]。

国内自1986年就有学者对此方面进行探究,以CNKI中文文献为例,以“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共有449篇文献。其中,216篇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72篇为调查、实证类研究,理论研究文献占84%。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漏隙包括:1)研究主要偏向新媒体对思想精神层面、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忽视了新媒体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2)研究者重思辨层面的研究,重政策、意见的提出,轻实证研究。

为了弥补以上研究存在的部分漏隙,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加访谈法,以探究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的影响。

3 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及内容 本课题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的影响情况,主要原因在哪,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新媒体提供借鉴。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被试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性别、学校、年级、专业情况进行调查;2)学生对新媒体拥有、使用情况,主要从六个度进行调查(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新媒体,使用新媒体做什么,每天使用这些媒体的时间段,每天花在新媒体上的时间,大学生每天的精神状态,以及学生对新媒体的态度)。问卷采用两种类型设置,结构型问卷为主,无结构型问卷为辅,共22题,部分为多选题。

调查对象和方法 如表1所示,本课题选取了某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一至大三12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一共涉及三个专业(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兼顾文、理学科的学生,也有信息、非信息专业的学生,选取男女比例相当。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辅之访谈法、观察法。问卷发放及回收是在2014年11月,共发放110份,回收102份,问卷回收率(R)为92.7%,问卷有效率(K)为97%。为了更深入了解调查结果形成的原因,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最后采用SPSS 19.0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4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拥有QQ、微信、微博账号,99%的大学生拥有手机,拥有电脑、平板等新兴媒体的学生占71.4%;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用来学习、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听歌等。由图1可见,有近20%的大学生在上厕所时使用新媒体,24%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23.8%的学生在睡觉前后使用,这与学者净棉的研究及结果一致:近七成(67.1%)居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聊天,使用时长分别约28分钟和73分钟,成为睡前最普遍的行为[5]。其他的32.2%的学生则会在吃饭、课间及其他时间使用。由此可见,近99%的大学生都能随时、随地使用新媒体,他们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段范围很广,但使用的时间段不合理。

基于大学生主要使用手机、电脑新媒体,如图2数据主要抽取手机、电脑使用时间,以此来调查大学生每天使用这些媒体所花时间。图2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花在这些新媒体上的时长为6.67 h,用来上网的时间占使用总时间的29.8%;打游戏、听歌、看视频的时间为2.83 h;用来查看学习资料的时间仅占使用总时间的19.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花在新媒体上的时间过多,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

表2数据显示,午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13:00之前睡觉的占80%,1~2 h的占睡午觉人数的51.8%;在23:00及以后睡觉的大学生是90%;第二天早上7:00左右起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1.9%,其他学生是8:00点及以后起床。数据表明大学生作息时间段不科学,整体呈现晚睡晚起的状况。

5 原因分析

新媒体使用的便捷性 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从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人与机、机与机的交流,逐步形成空间个人化,这给予大学生更多遨游的资源空间。新媒体轻捷、使用方便,使得学生坐在教室、寝室就可以随时使用。如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通讯自由,网络便捷,隐匿性高,成为课堂、厕所等场合最佳使用工具。这些优点正是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普遍使用的原因。

过度依赖新媒体 以上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花6.67 h在新媒体上,67.85%的大学生认为使用这些信息媒体分散了精力,有的甚至称“忘记带手机,自己会坐立不安”。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形成原因。

1)大学生还处在学生阶段,社交能力差,难以融入社交圈,但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当需求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新媒体巩固和扩大人际交往圈、实现自身价值,新媒体正好提供了大学生交往需求的途径。

2)大学生正值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在网络化的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虚拟的空间被建立起来,这个空间拥有跨时空性、地域性、虚拟性等特点,恰恰满足此阶段大学生好奇心的需求。

3)在接触新媒体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习到一些消费技巧。秦霞(2012)的调查显示,43.1%的大学生“喜欢网络购物胜于上街购物”[6]。“剁手族”“11.11”等名词的盛行,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4)许多学生不知阅读纸质书籍的乐趣,越来越习惯于电子文档的阅读。

缺少约束性 大学期间,课程任务负担轻,没有家长、教师的监督,且课余时间充足,这导致许多大学生放纵自己,经常请假,课上爱听不听,期末背背就行,如此不良风气盛行于大学生之间。加之便捷、廉价的网络资源、网页浏览没有限制,只要上网时间没有限制,电量充足,有的学生甚至一整天待在寝室看视频、打游戏、聊天等。

6 合理使用新媒体的对策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睡眠时间段不合理。科学的睡眠时间段:晚上10:00—第二天6:00,中午1:00左右午睡,午睡时间为0.5~1 h最佳,正常的睡眠时间为每天8 h左右[7]。晚睡会导致隔天上课头昏脑胀、注意分散,长期熬夜对记忆力有无形的损伤;睡眠时间过长也不好(尤其是夏季),脑内血流量会减慢代谢过程。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科学的作息时间、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前提条件。

端正使用新媒体的目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用于娱乐方面,彭少健等人(2008)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娱乐类型的媒介内容最为喜爱,上网时也常常出现盲目被动消费的情况[8]。以上问题是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目标不正、目标缺失造成的,这需要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端正自己的使用动机,确定自己的使用目标。

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 新媒体素养是每个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早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但在国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提高自律、规范管制 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严字当头,即需加强自觉性与自律性,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积极与外界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9]。学校、教师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监督管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外,学校应该限制学校网络供应的时间,增加学校网站的教育功能,加大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严格把关校园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将不良信息与低俗内容拒之门外,营造一个绿色、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7 结束语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新媒体过度依赖,使用过度,且使用时间段不合理,严重影响他们的作息质量。不能只关注新媒体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还要重视大学生身体方面所受的影响,这需要社会、学校共同努力,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科学引导,使大学生更加有度、有效使用新媒体,而不是成为“媒体控”。■

参考文献

[1]赵婀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7-8.

[2]王昭倩.论新媒体环境下首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11(6):19-23.

[3]史春红.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4]蒋宏,徐剑,等.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净棉.64.3分:近半国人睡不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3-19.

[6]秦霞,李志斌,陆建澄.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征与网络影响分析及建议[J].学海,2012(6):194-198.

[7]胡荣兰.科学睡眠有助健康[J].科学24小时,2011(3):

47.

[8]彭少健,张芹.浙江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与使用现状考察分析:以浙江大学生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

36-37.

[9]郭秀荣,韦迎春,商金艳,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5):79-83.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