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2015-07-21 15:15王梦若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

摘 要: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够引起居民消费的增加。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跨期替代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结论是,在短期内,我国政府如果要增加社会的总需求,可以采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但在长期均衡的状态时,政府财政支出与社会居民消费之间就是完全替代的关系。

关键词:跨期替代;政府支出;居民消费

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私人消费的关系包括替代和互补两种情况。当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能促进居民消费,则说明两者具有互补的关系,当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私人消费是反向的关系,则说明两者为替代。在现实生活中,两者间的互补和替代是相辅相成的,政府支出的结果是刺激还是削弱居民私人消费则正是这两种关系结果的加权。例如,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市场中的投资就会更加谨慎,出现减少,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增加了他们的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增加。

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控制经济下行,连续多年采用了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出不论在绝对量上还在相对量上都有明显增加。4万亿的投资更是使政府支出显著地提高,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当局在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来临时所实施的方针。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明显增加的政府财政支出使得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及铁路、公路等其它公共设施逐渐完善,这一系列的支出对于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面对1998年以后实施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短期内政府支出增加确实使市场供给过剩这一情况有所缓解,社会总需求有所扩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私人投资并没有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有显著的增加。

梳理文献,可以发现,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间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居民有效消费函数,在此函数中,政府支出与居民个人消费是不完全替代效应地,另外,还引入了个人风险效用函数,建立跨期替代模型,最后利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得出结论。

一、理论模型

假定个人是风险厌恶者,因此是相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U()=其中,σ是正数。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此函数的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则为负。另外,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是-σ,是一常数,在任一两个时点之间,消费的替代弹性是定值。假定个人消费函数为是平均每人真实的消费支出与平均每人真实的政府支出的乘积。

众所周知,理论模型一般是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推到而来的,本文中也不例外。所以,在用本文的计量模型做实证分析的时候,如果遗漏掉别的的重要的解释变量,估计就会有很大可能是有偏的。由于个人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计量模型中忽略个人可支配收入对私人消费的影响,那么最终的结论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就会有偏离。因此学者指出,有效分离出其它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地同时,为了还能得到一个一致的估计,在计量模型的公式中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政府财政支出对个人消费的影响。故为了研究分析我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在此文的模型中还添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基本方程为:

二、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的是1990年至2013年数据,政府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及个人可支配收入指标均统一是年度指标,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在用方程做回归分析前,首选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结论。

由格兰杰定理可以得知,具有协整关系的一组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就绝对具有某种形式的误差修正模型。为探讨是否存在误差修正模型,则对各系数分别采取协整分析,得出的检验结论在百分之一的显著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则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所以可以估算一下方程,得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两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对此式消减掉无统计显著性的变量,然后进行反复回归,最后得出我国政府与居民消费的均衡模型。通过检验,方程中的主要参数全部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示模型并不存在自相关,并且ARCH也小于临界值,因此,模型也不存在异方差。

三、结论与分析

从计量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长期均衡方程中,政府的财政支出增长一个百分数,居民消费就会增长约0.2个百分数,也就是说居民个人消费对政府支出的短期弹性约是0.2;可以看出,短期中,我国政府支出与个人消费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即居民消费会跟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第二,在经历一次政府财政支付增长的短暂冲击后,个人消费支出的调节过程将会呈正弦波动图形逐渐趋向均衡。在政府财政支出的短暂冲击后,居民私人消费支出会在第二期做出最大的调整,而且这次调整是反向的调整。第三,当达到长期均衡时,我国政府支出与居民的消费支出是替代的关系,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私人的支出。当长期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增长一个百分数,居民私人的消费就减少0.4个百分数,即是居民个人消费对政府支出的弹性是负0.4。最后,通过以上结果,还可以得出,居民消费的长期收入弹性大于段期收入弹性,可见,我国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符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当达到长期均衡状态时,个人消费指出的收入弹性大概为1。

由以上的结果,可以归纳出本文模型的政策含义:首先,短期内,为达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目的,中国政府可以采用增加政府支出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其次,居民的支出会根据上一期的政府支出做出相反方向的调节,社会的总需求就会有很大幅度的降低,上期政府支出的积极促进效应就会有所消减。因此,当首年的政府支出增长以后,如果要保持第二年高的社会总需求,政府指出增长的程度要大于第一年增长的度。再次,当至长期均衡的状态时,积极的政策不再产生作用,所以长期均衡时不再适宜增加政府支出的来达到更长期的目标。最后,只有提高居民持久性收入,或者是增加居民对不确定收入的预期才能够在将来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地社会总需求。

现阶段我国新的消费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保健文化公共设施等产品和服务上。这类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特征,因此不可能完全由市场供给,政府支出必须要占一部分。政府要扩大民生方向的支出,有效减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同时稳定居民对未来收入平稳或增长的预期。这样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就会减少,现期性消费就会有所增加。

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现在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过小,这导致政府支出乘数过小,进而政府支出推动经济的作用就有所减少。而在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过小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没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或者保障过低就会使居民预防性动机增强,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就会节衣缩食,不敢消费。因此,为了增加我国政府支出效应,就应该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亮.中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梦若(1990- ),女,河南周口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西方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2017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