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女儿在电视上看了一次掰手腕比赛,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伸出小手向我挑战:“爸爸,我跟你掰手腕,看看谁有劲。”我立即摆出一副毫不示弱的架势,一捋袖子接受了女儿的挑战。妻子在一旁看得直乐,说:“丫头,就凭你那细麻秆一样的胳膊,两寸宽的巴掌,能掰过你爸?你肯定输,输了可别哭鼻子!”
女儿自信满满,对妈妈说:“我不输,爸爸输。”
于是,妻子自告奋勇当裁判,我和女儿的较量开始了。等我用大手握住女儿的小手,妻子把两只手扶正以示公平,然后一声令下:“开始!”
女儿使劲儿掰,我假装跟女儿势均力敌,比赛进入了“相持阶段”。女儿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憋得小脸都红了,妻子在一旁不停地为她加油。相持了半分钟,我始终掌握力道,一会儿假装没劲了,让女儿“占上风”,一会儿又适当加力,让女儿有种招架不住的危机,但最终,我手上一松劲儿,假装不敌,被女儿掰倒了。女儿顿时兴奋地拍着小手跳了起来,嘴里高喊:“我赢喽,我赢喽!”我则举手投降,承认“失败”。
女儿似乎感觉赢得不过瘾,又向我发起挑战,还大言不惭:“爸爸,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别再输噢!”可不幸的是,我这个老爸太不争气,一番较量后再次“战败”。女儿自然又是一通欢呼。妻子跟我打趣:“你就会哄女儿高兴。”
是的,和女儿“较量”,我就是要哄她高兴,让她赢得信心满满。
除了和女儿掰手腕,我们父女俩还有数不尽的“较量”机会。
周末在家看电视,我要看战争片,女儿要看动画片。因为意见不统一,我和女儿抢夺电视遥控器的“较量”又开始了。
起初我先抢到遥控器。女儿就反抢。我假装输,遥控器就被女儿抢去了。我再去抢,假装无论如何也抢不回来的样子。呵,女儿又赢了,举着抢来的遥控器就跟得了宝贝一样,志得意满地“霸占”着,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跟女儿“较量”,我经常一天能输10次,输得特别“惨”。妻子看我“装输”装得太傻,都不屑:“一天到晚就这副哄孩子的德行!”
我觉得,跟孩子通过较量决胜负,其实就是陪孩子“玩”,就是为了哄孩子开心。但说我整天一副“哄孩子”的德行我就不认同了,因为我的“输”也是有原则的,有的“较量”我就必须赢——
早晨,妻子早早给女儿做好了饭,香喷喷的小米粥,暄乎乎的小馒头,加上可口的小菜,是一顿很不错的早餐。可女儿坐到餐桌边,看了看饭菜就耍起了“小姐”脾气:嫌小米粥不好喝,要吃方便面;小馒头不好吃,要吃炸火腿肠;小菜也没味儿,要吃辣条。
妻子劝女儿:“那些都是垃圾食品,小米粥和馒头最有营养。”说着,妻子把小米粥往女儿面前推推,又拿起小馒头递到女儿手里。可女儿却把眼前的饭碗一推老远,把手里的小馒头扔到了地上。
妻子当下无语。
我决定把妻子从这场“较量”中替下来,亲自上阵跟女儿过招儿。
我目光严厉地看着女儿,不怒而威地对她说:“把馒头捡起来。”
“不捡。”女儿摇头。
我的目光更加严厉,并加重了语气:“如果不捡,爸爸会把你关进小屋里,让你面壁思过直到你同意捡起馒头。”
“不捡。”女儿仍旧抗拒,并且开始冒眼泪。哭,是女儿在较量中取胜的一个撒手锏,她一哭就会有人心软。
果然,妻子一看女儿哭了,就当起了和事佬,说:“你爷俩就别闹了,不就捡个小馒头嘛,弯弯腰的事。我捡。谁也不准再闹了。”说着,就要去捡地上的小馒头。我立即阻止了她,说:“这是我俩的事,你先回避一下,别掺和。”妻子也怕场面“失控”,乖乖地走开了。
餐桌前只剩我和女儿。见妈妈走了,自己潜在的“帮手”靠不住了,女儿很快就没了底气,不但犟脾气收敛了,眼泪也止住了。
我乘胜追击,继续严厉地说:“扔馒头是个坏行为,推开小米粥是个坏行为,不听妈妈的话硬要吃垃圾食品,也是坏行为。所以,如果你不捡馒头,会得到很多惩罚,除了关小屋,妈妈以后不会再给你做饭,爸爸以后不会再给你买零食……”
一看有这么多“罚单”,女儿抬眼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馒头,似乎想捡又觉得很没面子。
我知道硬逼女儿会让她伤自尊,于是立即起身,离开餐桌去了客厅——我得给女儿创造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果然,我在客厅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了可喜的一幕:女儿从椅子上挪下来,弯腰捡起了馒头,然后把推到一边的粥碗拉到跟前,就着小菜喝了起来……
平时我跟女儿较量,一天能输好多次,妻子称我“常败将军”,因为那些“较量”纯粹是“玩”,与原则无关。可这次较量不同以往,关乎给女儿立规矩。她不尊重大人的劳动,不珍惜粮食,乱推乱扔,坏了做人的原则。如果我不坚定地赢了她,那以后麻烦就大了!在我看来,事关“原则”的较量,家长必须赢。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