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商英专业学生名物化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研究

2015-07-20 02:49:50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本族语语体物化

刘 静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一、名物化的界定

英语语言具有典型的名物化特征。国内针对Nominalization的译法有多种,比如“名物化”“名化”和“名词化”等,为了方便阐述,本文统一采用名物化。

关于名物化的界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试图定义,Halliday(1994)认为,名物化是创造语法隐喻的途径之一,名物化把某一事物的过程或特征视为事物。Bussmann(2000)的界定更为具体,将名物化定义为词类的转换。杨信彰(2006)从名物化的具体转化结构上进行了分析,指出名物化就是把一类词通过一定的方式(例如:加缀、转化等)转换为名词的语法过程。

二、名物化的分类及其具体形式

Halliday在其有关语法隐喻的论述中,将语法隐喻分为13类,其中有五类涉及名物化,具体包括:(1)由形状向个体事物的转换,具体表现形式为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例如:certain-certainty;(2)由过程向个体事物的转换,具体表现形式为动词转化为名词,例如:paint-painting;(3)由环境向个体事物的转换,具体表现形式为介词转化为名词,例如:to-destination;(4)由连接功能向个体事物的转换,具体表现形式为连词转化为名词,例如:if-in case of;(5)由不定人称形式向个体事物的转换,例如:the situation of等。此外,在具体语料中,还会发现由名词向名词的转化,比如通过在名词后添加-dom,-hood的词缀进行转化,例如:child-childhood,这从隐喻的角度看也属于名物化的具体形式。

上述派生名词体现了在词汇层面上的名物化具体结构,国内的专家学者也曾提出名物化结构不仅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还应包括句法层面转换来的名物化结构,例如:that从句(刘国辉、汪兴富,2005)。

如上文所述,名物化过程可以是源自词汇层面的,亦可以源自句法层面。受研究条件和语料限制,本文仅探讨通过加缀、转化等方式转换为名词的名物化过程。

结合上文对名物化的具体分类,便于进行语料检索和研究的名物化具体形式主要有:名词-名词的转换,动词-名词的转换和形容词-名词的转换。

具体形式包括:

?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词汇密度有助于我们分析某种英语语体的正式程度,语体越正式,其词汇密度越高。词汇密度高的一个特征是名词词组多,其中包括了名物化结构。

Biber(1999)曾分析名词在不同语篇中所占的单词比例,得出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占80%、在学术语篇中占75%、在小说中占70%、在会话中占55%,如表1所示。

名词在不同语体中的数量(单位:百分比)

国内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词汇密度与语体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杨信彰在其《英语书面语体中的词汇密度特征》一文中指出:针对某种英语语体进行语体分析时,词汇密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体的正式程度,语体越正式,其词汇密度越高,词汇密度高的一个特征是名词词组多。由此可见,语体越正式,名词的密度比例越高。

Halliday曾对此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之所以正式语体中出现的名词密度高,是因为人们在书面语中谈及客观世界时是把具体的经验和现象当作具体的客观事物来进行描述,因此客观上运用了较多的名词。而一些非正式语体,比如口语体中,说话人多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经验或现象或所做的事情,因此多使用动词。

同时,学者也认为,名词词组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有其独特的优势。名物化的运用能使句子结构更加精炼,包含更多的信息。比起动词词组来,名词词组可以由更多的资源来修饰,因此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较大。

四、研究过程与结论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语料及相应的语料检索与分析工具,试图研究下述问题:1.英语本族语者书面体与口语语料中名词的词汇密度及其与中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语料库名词的词汇密度的差异;2.英语本族语者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名物化的使用情况对比;3.英语本族语者不同文体中名物化的特点,并通过上述研究结论证实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名物化使用情况与其英语水平和语体存在联系。

本研究中,英语本族语语料选用了美国国家语料库(ANC)提供的语料。分别选用了其中部分的书面体语料和口语语料。书面体语料为英文报刊中的文章,口语语料为通过电话总机接线员录音整理的语料。同时,为了便于对比研究,自建了一份小型学习者语料库,取材于商务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文本。

(一)英语本族语者书面体与口语语料中名词的词汇密度及其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语料库名词的词汇密度的差异

通过对语料的清洁整理之后,通过Tree Tagger软件对语料进行了语料赋码,赋码后进行了名词词汇密度计算,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名词词汇密度(单位:百分比)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族语者书面体语料的名词词汇密度明显高于口语语料。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上文中所述的理论基础,即:词汇密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体的正式程度,语体越正式,其词汇密度越高。

同时,中国学习者书面体语料中的名词密度明显低于本族语者书面体语料,可以初步推断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体的语体正式程度或体裁特征有待加强。

(二)英语本族语者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名物化的使用情况对比

通过对本族语者和中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体语料中的下述名物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下述结论:

名物化使用情况对比(单位:百分比)

由此可以看出,以-tion,-ment,-ity为后缀的名物化词汇,中国学习者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本族语者,-ing后缀的名物化词汇使用也很接近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虽不能明确断定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但与中国学习者习惯使用这些具有明显名词后缀特征的词汇使用与记忆习惯有关。而一些由拉丁词语演变而来的词汇较少为中国学习者使用。

(三)英语本族语者不同文体中名物化的特点

通过对ANC书面体和口语语料进行名物化使用情况研究,可以看出下述后缀的名物化词汇使用情况较为接近。

其中-tion和-ing后缀名物化词汇使用差异较大,而且成反比分布。这也恰恰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文所述:口语体中,说话人多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经验或现象或所做的事情,因此多使用动词,且多通过时态强调事情的进行。

英语本族语者名物化使用情况(单位:百分比)

综合上述研究,中国学习者名物化词汇的使用欠缺,书面体的语体正式程度有待加强,教学中应重视名物化词汇的使用,这样有助于提高书面体语体特点,甚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猜你喜欢
本族语语体物化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长江学术(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Non—Native Educators i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述评
亚太教育(2015年23期)2015-08-12 02:30:07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计算物理(2014年1期)2014-03-11 17:00:18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西南学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