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麦云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规范饮食、自我监测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作为目前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以往临床上应用的常规护理已逐渐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现在此基础上,我院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在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现本文针对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54~73岁,平均年龄为(64.5±2.4)岁,心绞痛2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9例,心肌梗死18例。优质护理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57~72岁,平均年龄为(69.4±2.9)岁,心绞痛2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23例,心肌梗死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心血管科常规护理方案,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强以下护理对策:(1)主动介绍: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主动向其介绍院内基础设施及环境,与患者沟通期间注意其情绪变化情况,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各项心理问题给予解决。在患者输液期间需加强访视工作,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做到心中有数。(2)心理及行为干预:由于冠心病属于身心疾病,易受到多种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喜好,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有关知识,并向培养其防范意识,制定情绪疏导计划,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主动面对治疗过程。(3)安全服务: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素养,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与消毒灭菌制度,从而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加强早间护理与晚间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洁净卫生,定期更换床铺,加强口腔及褥疮护理。(4)专科护理:对患者疼痛部位做好评估,加强对病情观察情况,给予连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注意滴注药品时的速度。书写病例时注意将其简化,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并给予积极处理与完善。预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5)饮食护理:在患者发病期间注意选择低热量低盐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钙、钾等物质,多进食新鲜蔬菜与水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价所得分数越高提示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规范饮食、自我监测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公众意识随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10年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并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全程的护理服务作为宗旨,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保障医疗安全[2]。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科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极易受到患者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仅给予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所需,因此,实施优质护理于冠心病护理中至关重要[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心理干预、专科护理、安全服务及饮食护理等,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优质护理可作为一种理想护理方法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曹志友,李 伟,卢春生,等.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学院学报,2005,26(2):95-97.
[2] 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4.
[3] 梁湘琦,庞 明,李 维,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29):2668-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