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刘永春 史智杰(太原重工焦化设备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7m顶装焦炉推焦车装配过程控制
王志强 刘永春 史智杰
(太原重工焦化设备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7m顶装焦炉是国内大型焦炉炉型之一,具有效率高、污染小的特点,是焦炉工业的发展方向。焦炉设备是为其配套的机械设备,其中推焦车是焦炉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推焦车的装配过程进行控制,可有效提升产品性能。
关键词:7m顶装焦炉;装配;控制
7m顶装焦炉推焦车(图1)工作于焦炉机侧,用来推出炭化室的焦炭,完成机侧炉门的启闭,对机侧炉门炉框进行清扫,对溢出的焦炭进行收集处理,装煤时对炭化室内部的煤粉进行平煤。推焦车的装配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部件装配指先将基本的零部件组装成较大的部件,较大的部件装配成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1 走行装置。轮轴的安装为走行装置安装的关键:由于车轮和车轴为过盈配合,需根据过盈量、材质及车轮的形状计算出车轮需要加热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以及保温的时间;在加热车轮前需核查轮轴的过盈配合尺寸,在车轴的配合处凃油并将吊环螺钉拧到车轴上;根据要求对车轮进行加热,取出后基面向上吊放于支架上,将轴吊装于车轮,轴肩必须靠平,待自然冷却。走行传动中电机和减速机轴的同轴度误差会影响到电机和减速机的使用寿命,但两轴的同轴度无法直接测量,为了控制两轴的同轴度,需对电机和减速机之间的联轴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联轴器的圆跳动,两轴的同轴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推焦装置。推焦装置包括推焦杆装置、推焦传动装置和托辊等,其中推焦杆装置由推焦头、齿条、推焦杆和滑靴组成。齿条用铆钉铆到推焦杆的上表面,两齿条连接处的齿距误差会对齿条的受力情况和推焦杆运动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在安装前制作齿条样板对齿条的安装进行控制。
3 取门装置(图2)。取门装置台车移动采用液压缸驱动,台车两侧各装有两个车轮在台车架轨道上移动,为保证台车运行平稳,需要保证同一轨道上任意两点的高度差在2mm以内,同一断面上两轨道的高度差在2mm以内。为了应对现场炉门的高度误差,安装好后取门钩通过调节螺母应该可以上下调整。
4 炉门清扫装置。炉门清扫装置在取门机取下炉门退到后极限位置时,对炉门四周上的刀边、砖槽进行清扫,清扫采用螺旋铣刀加高压水相结合的方式。主铣刀安装在铣刀台车上,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上下移动。链条的上下端安装有驱动链轮和转向链轮,为了减少链轮和链条的磨损,需保证两链轮中心线偏差在1mm以内。
5 炉框清扫装置。炉框清扫装置位于推焦杆的侧边,用来清扫炉框的镜面、内侧面和炭化室底部,除去焦油以保证炉门炉框间的密封效果,主要有清框头、回转臂、移动台车等组成。炉框清扫装置的运动全部由油缸驱动,装配时要注意对油缸的保护,不得损坏油缸的密封,以防漏油。
6 平煤装置。平煤装置设置在二层平台上,其功能为当装煤车装煤时防止煤峰堵塞装煤孔底部烟道,以保证炉内烟气畅通。平煤杆在支辊上运动,为了保证平煤杆的运行平稳,需在安装时限制平煤杆对接处的平面度在2mm内。
7 头尾焦回收装置。头尾焦回收装置由刮板机和余焦斗组成,刮板机将掉落的余焦回收到余焦斗,余焦斗定期放焦。刮板机安装好后要求能进行正反方向运动,运动时灵活无卡阻。
1 走行装置的安装。在安装前需模拟现场情况,在地面上按图纸铺设钢板,钢板的平面度需用水平仪检测,不大于0.5mm。待满足要求后铺设四段钢轨,调整直线度和平面度后固定。吊装走形装置于轨道上,保证轮距和跨距误差在2mm内,同侧车轮直线度小于1mm,车轮的垂直度小于0.7mm,合格后用零时拉撑固定走行机构。
2 一层钢结构的安装。吊装一层钢结构按图分别对正位置后装于走行架上,测量一层平台标高、平面度以及推焦梁相对于前轨中心线的垂直度,必须满足要求。合格后用经纬仪将前,后轨距中心线引至一层平台端梁上,打洋冲并用油漆进行标记,分别划前后轨中心线、推焦中心线、取门装置中心线、炉门清扫装置中心线、炉框清扫装置中心线、平煤装置中心线以及各立柱安装位置线,并进行复查,保证平行度和垂直度满足要求。
3 各机构的安装。根据划线对推焦装置、炉门清扫装置、炉框清扫装置等部件进行安装。用加减调整垫的方法调整推焦杆支撑辊至同一高度,以确保对推焦杆的支撑力均衡。安装取门装置时需注意托架的垂直度,以免影响取门机的垂直度。炉框清扫装置的S轨道的位置决定着炉框清扫头是否能准确对位,为了保证精度,应配合调试情况进行微调,直到炉框清扫头的位置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4 二层平台及平煤装置的安装。按图吊装二层平台后,将平煤中心线引至二层平台,吊装平煤装置各部件。平煤杆由卷筒装置带动钢丝绳拖动,安装钢丝绳时要注意松紧,太紧钢丝绳长期处于负载状态会缩短使用寿命,太松平煤杆会出现抖动。
推焦车的性能虽然取决于很多因素,但装配过程的控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7m顶装焦炉推焦车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始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机械产品,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影响产品性能的装配过程进行控制,产品的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曾志新,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
[2]胡敏英,郝建军.焊接结构与制造[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5.
中图分类号:TQ5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