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要巧用“不确定”

2015-07-20 12:53逯文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笑声动手教学方法

逯文

有经验的种树人,为了使桃花心木长得更高大,树形更优美,设定了许多“不确定”:不确定何时给树浇水,不确定多长时间浇一次水,不确定一次浇多少水。正是因为这许多的“不确定”,最终使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育人如同育树,要让孩子成为祖国的栋梁,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巧设一些“不确定”。

其实,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不确定”之中,比如:这学期语文老师是谁?今天课堂上要学哪些知识,能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可以说孩子的心中充满着“不确定”。作为教师,如能很好地运用这些“不确定”,一定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让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要有“不确定”的老师

以往,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为了孩子不会因换老师而影响听课,影响学习成绩,学校往往一师六年到底。从表面上看,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利:因为频繁更换老师,孩子可能刚刚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换了另一位老师,孩子还要适应一段时间,而不换老师,孩子适应这位老师的讲课风格,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而自觉学习。也就是说,孩子始终在随老师而动,所以这使孩子的成绩很理想,很优秀,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以后要走向社会,要面对许多人、许多事,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如果孩子们都被一位教师“固化”,他们如何去适应这个纷繁的世界,如何面对人生百态?所以,我想,应该让孩子在“不确定”的教师中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不同性格的教师,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要有“不确定”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知识,只有教学方法 “不确定”,灵活多变,才能让孩子在“不确定”的课堂中汲取更多知识。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才可能乐于接受知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学之始,以“不确定”的形式开篇。背背古诗,唱唱歌,不仅利于学生快速从课间活动进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和孩子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今天你的心情怎样?和父母有什么趣事?你又看了哪本书?等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不确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朝气。教学中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讲授,学生是被动听讲者,教师一人唱主角戏的局面,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动手操作不乏为一种最佳方法。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数学教学离不开操作,那么我要说,语文教学动手操作亦非常重要,它可以把书本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剪报,把好的语句、知识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教师“不确定”的语言更有助于教学

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生硬、粗暴的评价,如“不对”“错了”“真笨”等等,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的语言“不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让学生喜欢。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趣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妙语连珠,定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诙谐、幽默之情趣。这样,使课堂充满生气,充满笑声。让孩子在笑声中学到知识,让孩子在笑声中受到启迪。一次我在讲《猴王出世》一文时,有两名同学悄悄传笔,不小心掉到地上,使正在集中听讲的课堂掀起一阵骚动,我没有批评他们,随口讲道:“只见孙悟空把金箍棒变小,变小,变成钢笔大小,递给师傅,师傅没有接住,只听‘啪的一声掉到地上......”孩子们会心的笑声让这场小小的风波很快平息。

再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教学时,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富有美感。“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能抓住孩子的心,扣动他们的心弦,他们会随你的语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会随你的手势而群情激昂,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全身心地投入语文的学习中,忘形于课文所展示的情境中。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存在于教学中的“不确定”,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的学习,在“不确定”课堂教学中得到确定的收获。

【作者单位:大安市联合乡中心校  吉林】

猜你喜欢
笑声动手教学方法
我也来动手
帐篷里的笑声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