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妃
一、落实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结合授课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对学生的主观意识充分调动,在课堂上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利用多媒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在特定的情境下对相关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为学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创造条件,促进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而应用多媒体有利于提升传统教学的活力要和生机,将非常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向学生呈现。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下,求知欲望显著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被有效激活,尊重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圆的认识》这部分教学为例,教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立足于学生掌握的生活经验,对网络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这样的一个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学生去上学,走在马路上,看见马路上过往的车辆, 汽车、自行车的轮子全都是圆形的,于是他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车轮子为什么全部都为圆形的?车轮子是梯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可不可以? 教师在趁机切换画面, 将很多“特殊”的车辆呈献给学生,这些车辆的轮子形状各异, 但这些车辆不能顺利行驶甚至根本无法行驶。教师在这个时候把握时机向学生提问,“这种情况为什么会产生”,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积极发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把握机会导进新课内容,学生的求知欲显著提升,对学习充满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利用直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有效激活
形象直观是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受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由于小学生在阅历与个人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局限, 造成小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数学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特征,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应用抽象思维,造成学生数学实际学习中十分吃力。所以,在进行课件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充分把握,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非常形象具体地向学生展示,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从而对实际问题有效解决, 并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知识重要的应用价值,最终促进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相遇问题”这部分教学为例,关于“路程之和的计算利用速度之和乘以时间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特别抽象,学生要想在短时间达到消化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特点,对学生直观演示,具体步骤:屏幕上出现两个人从两点同时出发、相向前进,过了两分钟,这两人相遇,用线段表示出这两人行走的路程,之后用彩色线段表示两个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同时配合闪现效果,再把两人所走路线合成一条线段,即两人速度相加之和;两分钟之后,两端就形成了这样的线段, 而其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相加得到的和。这样,教师再不必用太多的语言给学生讲解,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就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实现动和静的完美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量实践已经证明, 只要教师能够将媒体课件合理运用,就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进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
三、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解决重点与难点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新知识传授时, 学生对很多内容掌握起来困难。要是能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而合理地利用, 这样有利于理解教材中难懂抽象的知识, 之后再进行综合,对容易搞混的事物与现象展开详细的鉴别与比较,使学生可以对事物发展过程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这样会增进学生对数学过程的理解与记忆,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加法的初步认识”相关教学为例, 学生们在加法运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各算式的名称和具体代表意义却不了解。这时把三个玻璃杯借助于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其中两个玻璃杯中,放有一定数量颜色不一样的塑料小球,剩下的一个杯子为空的,之后同时向空杯子中倒入两个杯子中的塑料小球,使学生对两部分小球如何混合到一处的过程清楚看到, 之后再将加法算式在屏幕上显示, 并对每个加数进行颜色变换,注意与悦耳动听的音乐相配合,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
总体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教学更加完善,为教学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实现了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永安市埔岭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