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教学

2015-07-19 17:01:33河北省平乡县实验中学054500
学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程生活

(河北省平乡县实验中学054500)

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教学

杨立艳(河北省平乡县实验中学05450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要求,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本文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活动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两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生活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教学生,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也是要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所以,只有让教学走进生活,用于生活,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快乐,才能让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一、让生活走进教学,挖掘教学活动的资源

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要开放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因为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产生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中鲜活的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使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中学生往往对很多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多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去思考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在学《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一首欢快的动漫歌曲《快乐颂》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欣赏MV的过程中去感受情绪的丰富多样,欣赏完歌曲之后,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的情绪故事。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要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就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素材。

(二)结合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照本宣科只能造成课堂的枯燥,引起学生的厌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就应在授课时用崭新的时政材料代替过时的事例,利用学生对未来要踏入的社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对时政热点的分析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如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的视频资料。借此帮助学生树立用科技创新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有关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各地群众捐钱捐物,有的奔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等感人的视频等媒体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三)结合生活,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陶行知曾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使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如在教学《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让学生介绍我们平乡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或优势资源,并让学生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尽管每个学生对我们本地情况的了解程度都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是相同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又如,在教学《环境问题》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了解我们平乡面临的环境问题。面对自己身边的、现实存在的事情,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这样就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论运用于生活,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开展事例分析活动

课堂上,教师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且有趣的事情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可以在每次的课堂上让学生来讲评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事例,内容要真、准,并作简要的评论。例如,有学生评析个别值日生将墩布在假山的水池里去洗,这件事情引起同学的讨论,这种事到底是节约水资源还是破坏了环境。讨论结束以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现象,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提高了环保意识。

将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课本上涉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体验、反思,让他们感悟出做人的道理,这样就可以达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调查

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感悟,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建立开放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主动把自己所得到的资料与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使他们的学习过程生动活泼起来,不再枯燥无味。

(三)开展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

爱心捐助、帮助孤老、法制宣传、维护交通秩序,植树造林、进行环保宣传等公益性的活动都属于服务社会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树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从而慢慢地培养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如在讲《难报三春晖》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孝亲敬长”,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志愿者,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这些公益性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了人生价值就在于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所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感悟人生,懂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陶行知文集.

[3]新课程教学评价——思想品德.

[4]心理学.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新课程生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漫生活?阅快乐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