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安全理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015-07-18 09:03:27王淑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理念建设文化

王淑敏

(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呼和浩特维修基地,呼和浩特 010070)

持续安全理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王淑敏

(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呼和浩特维修基地,呼和浩特 01007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笔者浅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以及持续安全管理理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指导作用

民航局提出了持续安全的新理念,要求全行业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科学的思路、更坚定的信心、更严格的管理、更务实的措施确保持续安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1 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有7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原因是人为的,主要是因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这一事故造成的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可以说,这些人为问题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够包涵的安全范畴,因此基于这些问题,在当今的社会复杂文化背景中,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置于文化这一观念内去研究。在企业中构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安全文化,凭借文化所具有的影响力、渗透力、扩展力去转变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理念。在企业管理者理念的影响下,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达到卓越管理水平,创造安全本质型企业。

2 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

2008年民航局提出了持续安全的新理念。民航局党组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持续安全理念及其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和初步实践。李局长做了题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上阐释了持续安全理念的树立及保障安全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构建了持续安全理念的完整理论框架。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实质是安全发展

第一,持续安全理念的实质是安全发展,安全处于持续的状态,也就是运输飞行时间持续延长,这是持续安全在数量上的反映,安全品质持续提高,体现在安全质量上。航空业属于高风险性的产业,因此,持续安全首先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只有质量和数量共存,其安全才是发展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国际民航组织2008-2011年的安全目标是,全球任一地区的死亡事故率不得超过全球平均事故率(5年滑动值)的一倍以上。我国民航今后一个时期能够让政府和公众接受的航空安全水平,可以确定为低于全球平均事故率(5年滑动值),并到2020年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由0.23(1998年至2007年滑动值)降至0.15以下。因此持续安全理念与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的定义是一致的,它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2.2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安全责任

社会公众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民航神圣职责在于保障消费者在航空运输中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是安全民航赖以生存的发展前提和基础。民航为人民,首先应当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精神,确保乘客生命财产不受损害,这是民航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深刻、最重要的体现。安全发展为人民,安全发展靠人民。为将科学发展观变为自觉行动,需要安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落实责任感意识,坚持强烈的事业心,并且抓成效。无论面对任何一类工作只有赋予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够做好,才能够实现安全的发展。如果将责任条文比作没有生命的死物,而形式责任条文的人却是有生命的,所以,事业心责任感也是有生命的。无论何种责任条文或是具备法律意义的责任条文,都需要依靠人去落实和履行。安全落实责任的方式有两种含义,分别为:明确权利和义务,即做什么,该做什么;检查行动及效果,即做了没有,做的结果。安全工作的落实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安全责任的落实也具有一定系统性,就安全责任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责任、领导者安全领导责任、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可以说,这些安全责任意识都是在“以人文本”的理念上进行的,体现出了对人民群众最大的关心,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体现出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发展的先进文化。“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此外,这也是持续安全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抓好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持续追求。

2.3基本要求是系统、协调、可持续

基于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而言,持续安全理念不能单纯解释为安全的安全,并且也不是一种机械、单一的安全。持续安全理念是一种战略眼光,从民航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种现代化管理原理和管理理论,将航空安全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待。持续安全理念是一种抚慰人的精神武器,绝对不是一个虚无的、缥缈的观念形态,但事实上,它并不简单地抚慰精神,而是一种可以被操作、实施、监控、总结和奖惩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实践。持续安全理念强调安全工作一定要结合航空器的特性和安全管理理论,在实际的工作中树立安全理念、安全法规,突出工作重点,防止顾此失彼;持续安全理念在追求阶段目标的同时,需要追求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协调内部各种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关键因素的作用。此外,切实的做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同时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2.4根本方法是预防为主、系统管理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国确立了安全生产指导方针,这一方针以“安全第一”为核心,此外,明确的确立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不是事后防范,而是事前预防,持续安全理念基于航空安全工作所特有的系统性,吸纳社会事务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民航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预防为主,系统管理”。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在阐述持续安全理念时,精辟地提出了加强“四个体系”建设的任务,即加强理念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系统安全观念、过程安全观念、全员安全观念、统筹安全观念。系统管理是系统安全观念的体现,是持续安全理念的有机构成。

3 持续安全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

系统化解决安全问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有4个发展支柱,即理念目标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发展动力系统和形象传播系统。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理念和目标,倘若缺少明确的理念和目标,会使文化建设无的放矢,很难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具有管理控制系统,只有完备系统的存在,才能对组织进行优化,使制度和流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发展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合理地选拔人才,对岗位晋升、绩效管理及价值分配都有重要影响。形象传播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在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才能体现出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准点,将理念和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发挥出优势。只有理念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持续安全理念在党的十七大上被提出,符合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并与新时期新阶段的目标一致,因而来说,它贯穿时代精神,并且与时俱进,由此,持续安全理念作为现今航空业最为先进的安全理念,理应成为航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准点,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坚持。

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并且对于事故而言,预防是其管理的出发点,因此应该搞好安全生产的劳动条件,确保职工的安全与质量。防止发生“人体差错”,营造一种“自动控制”的机制,采取合适的激励方式和方法,激发其工作动力,使其发挥更大潜力的方法。而持续安全理念所确立的口号是:“持续安全,人人有责”“安全连着你我他,持续安全靠大家”。在安全生产上,每一个都是责任人,尤其对一线员工而言,自身承载着更大的安全责任,在生产运营中,一线员工是运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安全责任的最后把关者,因此,一线是出成绩的地方,也是出问题的地方,对于一线员工而言,在工作中必须一丝不苟,必须合乎规范,要求准确性高,有效性高。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安全实践主体作用,提倡在安全工作中“自控、互控和他控”,营造“团队精神”。自控是基础,他控是监督,而互控则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

4 企业发展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安全文化是依靠人类发明创造的,它突出表现了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安全文化试图解决生产生活及生存领域内的一切活动安全与健康问题。安全文化将自然灾害和风险看作为自然、人为共同作用的恶果。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建立开发文化产业的构想,并且推动两者作用共同发展。安全文化生产打破了安全和事故的时空局限,凸显人的身心安全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及保护人民的思想。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也最能突出当今社会思想。精神文化倡导保护人的身心安全和健康,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文化安全的建设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设备及原材料的损失,还能够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并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应急保护能力。

安全文化是广大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大众化,同时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安全文化的源泉,对于任何时代、地域的安全文化而言,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承、融合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也反映出员工最新的安全需求。企业安全文化能够代表人民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支持、企业投入和家庭的参与,采取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人民最广大的切身利益,从而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气氛,体现出大众受益的局面。

5 结 语

安全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引导企业提升安全水平的必要措施,对安全文化而言,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和员工日积月累的发展中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企业在安全理念上培养出的信仰的精神,而企业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因而企业理念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海峰,郭晓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多维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12).

[2]傅贵,何冬云,张苏,等.再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建设水平评估指标[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068

TE687

A

1673-0194(2015)06-0102-02

2015-02-04

王淑敏(1973-),女,北京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安全质量。

猜你喜欢
理念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