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

2015-07-18 01:35:23王京竹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校企

王京竹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校企合作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

王京竹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一、引言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拥有特殊操作法或技能革新、发明专利的高技能人才占所在单位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低于80%。要实现高技能人才数量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基本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结构和素质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中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着力打造一支具备高超技能、良好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企业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校企合作既实现了校企双赢,更促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指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培养质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适应社会所需,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了缓解职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技术型和应用型技能人才,一些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与企业合作,尝试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根据我国《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如下:

(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生产实践型人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实际。通过校企合作,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培养过程中使教学与生产、服务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及企业密切合作,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职业院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校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特别是进行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不断了解企业对相应职业素质、能力等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与课程、教材的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同时,将职业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节约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成本,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紧密贴合,学生毕业即上岗,缩短员工与企业磨合期,降低了企业岗前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相应节约企业培训成本,逐步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合作方式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学生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选拔、教育实施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了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职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和培训结束后,企业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就可上岗就业。这种方式的合作针对性强,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但订单培养人数要根据企业需求而定,学校缺乏主动权。

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部分企业还采取了“企业冠名班”方式,冠名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支持,并为“企业冠名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工学交替”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实施时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参加实际岗位实习或接受相应岗位培训,按学期或学年轮换。二是“顶岗实习”:把完成了在校理论课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生最后一个学年学习,根据其所学专业安排到相应企业进行全日顶岗实习,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方式的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走上企业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实习工作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节约了相应实训资金,部分企业缓解了短期用工困难,实现了学生、学校及企业的互惠互利。

(三)“校企互动”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实施时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引企入校”: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可在校园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方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二是“专业课程建设互动”: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编写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计划和实训安排计划,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更好地与企业接轨。三是“师资培养互动”:校企双方师资互聘共享。学校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学或生产实习指导的兼职教师,为在校教师培训,给学生授课;企业聘请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师资交流,既锻炼了各自师资队伍,也促进了在校学生与企业技能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

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需关注问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面向岗位、面向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校企合作应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利益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建立配套的合作机制,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增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时需关注以下几点:

(一)逐步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给予重视,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学校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建立与生产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适需选择校企合作方及合作方式。为确保学校和企业能够真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应从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双方是否具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条件,如企业需求人员数量与学校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是否相适应、企业的用工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是否协调一致、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等。在合作方式选择上,也应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情况,选择适宜的校企合作方式,不能盲目照搬。

(三)加强学生实践管理,建立实践评价体系。学生实践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期间,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需要校企双方合作制定学生实践制度和实践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既能学到专业技能,也能提升综合能力;既能顺利完成学校的学习目标,也能较好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为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队伍校企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8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校企合作五反思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