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视角下中国古诗翻译的比较分析

2015-07-17 06:33刘福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三美

刘福娟

[摘要]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化极具意义的一部分,对国内外译者而言,古诗翻译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提高诗歌的翻译质量,使更多外国读者领略中文诗歌的魅力,该论文依据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韵律和格调。

[关键词]中国古诗;三美;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15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7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泱泱大国,中国古诗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由于诗歌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使诗歌几乎成为“不可译”,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要准确传递诗歌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实属不易。要把诗歌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要求译者能够巧妙传递出原诗的意境、韵味与风格。本文运用许渊冲倡导的“三美论”,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下面是此诗原文及两个英译本。

原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许渊冲译:

You'll leave the town walled far and wide; For mist - veiledland by riverside.

I feel on parting sad and drear; For both of us are strangershere.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 notkeep you apart.

At crossroads where we bid adieu; Do not shed tears as womendo.

王玉书译:

Here, the walled city is protected by Three Qin; There, amidwind and mist, five femes can be seen.

Feeling of parting,it's easy to understand; For us who areboth officials in a strange l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really exist bosom friends; Who arelike neighbors, though at the world's different ends.

On the road where we part, we just can do nothing; Like thoseworldly men and women their tears shedding.

一、意美

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诗歌翻译首先是要能够正确传递原文所表达的含义,一定不可以为了片面追求音美或是形美而影响了原文的意美。诗歌最震撼的美还是在于它的诗意。在翻译诗歌时应力求再现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即“意美”。

许渊冲译诗的意美主要体现在炼词与表达的功夫上,他能准确地把握原诗的精华,以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再现原作的意境与气势。众所周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典型的离别诗,通常的送别诗都是比较缠绵的,总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感觉,但此诗换用刚健的诗风,将壮景应用到情感的表达之中,避免了诗文中无病呻吟的现象发生,全诗虽然写的是离愁别苦,但却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许在译诗时语言凝练干脆,不拖沓冗长,符合原诗风格。在译首联时,许并未按原诗逐词翻译,“三秦”和“五津”都只是笼统地用“town walled far and wide”和“land by riverside”表明诗人与友人分别以及友人前往的地方。而王的译本看似完全忠实于原文,但仔细来看,实际“三秦”指的是三个地方,此处分别的地方为西秦,因此将“三秦”译为“Three Qin”会让读者误以为这只是一个地名。另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大家最为熟知的诗句,主要表达的是朋友就算在天涯海角,只要心心相依,空间的距离不是问题。相比之下,王将“海内”译为countr,“天涯”译为world,只是译出字面意义,而许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其深层的含义。

整体看来,许的译文较为明了通畅、轻松活泼、语意传达准确,能让读者阅读时,还原当时的意境,领略英语现代诗歌的韵味。由此可见,诗歌是一件艺术品,其中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在诗歌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形式不同使意象的创造更具挑战性,把握好一词一语的翻译要考虑整体的意境,使局部美与整体美和谐统一,尽可能忠实完美地再现原诗的内容与美感。

二、音美

所谓“音美”,指的是注重原诗的节奏和音韵。在翻译时,应采用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音似的韵脚,还可以借助双声、叠韵、重复等手法来重现原文的音美。追求音美的目的在于使给读者有听觉上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而许渊冲在翻译中就很讲求押韵。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最辉煌灿烂的成就之一,它有极其严格的平仄和韵律。所以许在翻译中除了要传达诗歌的意境美之外,还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使译文也拥有原文严谨的结构和华丽的美感。endprint

通过对比王和许的译文,我们发现许的译文不仅生动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道别的感情,准确传达了原诗的意境美,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美。中国古诗的平仄或仄平与英文诗歌的抑扬格两者的功能相似,都起抑扬顿挫的作用,增添诗的音美和感召力。而比较两种译本,可以看出许的译文用英诗的抑扬再现了原诗的平仄。再从押韵的角度来分析,首联最后一个字“津”、颈联最后一个字“邻”和尾联的“巾”押[in]韵,读起来上口,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而许的译文以音美效果为目标,对英译文也巧妙地进行了一点结构变换,首联两句的末尾词“wide”和“nverside”,颔联的“drear”和“here”,颈联的“heart”和“apart”,分别押[-aid]、[-ia]和[a:]韵,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尾联的“adieu”和“do”,许并未选择bid farewell这一常用搭配,而选用adieu,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当然王的译文在押韵上也做了一定的努力,比如在颈联的翻译上,王就采用了倒装的手法,使得friends和ends形成[endz]的韵脚,颔联也押了[and]的韵,但是在首联和尾联处,王就忽略了韵脚的问题。因此,两个译本相比较,许更加完美得体现了音美这一点。

三、形美

诗歌的形美指的是汉语诗歌的体裁和格律。中文古诗通常都对仗工整,即要求上下联词义相对,如“城阙”对“风烟”,“海内”对“天涯”等。诗歌形式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所以译文要尽量追求与原文对应的形式美。许在翻译中就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音步和句数,使译文与原文拥有同样出神入化的和谐统一与美感。诗歌形式并不只是内容的外衣、信息的载体,在多数情况下,形式就是内容,载体就是信息,写诗可以放纵灵感,别出心裁,译诗却必须尊重原作的严格限制。

对比两个译本,可以发现,许的译文同原诗神似形合,完全保留了原文形式简洁的风格,每行诗的字数也基本上在十三个左右,在形式上基本上是长短相问,错落有致。译文诗行严格对仗,字数与音节基本相同,视觉上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而王的译文长短不一,完全不符合诗歌所要求的工整对仗。此外许的译文选用aabbccdd尾韵,为了押好韵脚,译者在翻译时有适当的增词、换词,如翻译颔联时,许增用了“drear”(dreary:郁闷,悲伤)这一文学用语与sad并列,同义词语的使用不仅突出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悲伤,还与here构成[-ia]韵脚。而王的译本在音节、押韵等都没有一定的限制,长短句交错。

很多译者在译诗时,要用多句才能完全表达出诗意,足见诗歌短小精悍的文字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不是只言片语能解释。而在许的译文中我们发现了句对句的简洁与清晰,一目了然,而且是在传达原诗意美音美的基础上,实属难得,完全再现出诗歌在形式上的美感。

总结

总而言之,将汉语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三大特点用于翻译,特别是中国古诗的翻译,可以说是许渊冲的匠心独到之处。他曾说“我把创作和翻译都比作绘画。创作以现实为模特,翻译不能只以原作为模特,而要以原作所写的现实为模特。”中国古诗,常常通过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心中“美的感受”,这就是对这种诗歌进行翻译时所要表达的意美吧。可以说,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论”对诗歌翻译,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翻译诗歌时,译者必须考虑译语文化的阅读习惯,在研究原文总的风格和意境之后,翻译中力求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相结合的意境,达到审美效应的对等,创作出理想的译文,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创设正确而顺畅的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