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语言教学

2015-07-17 06:27胡燕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内化合作学习

胡燕静

[摘要]在二语习得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帮助学生学会借助他人协助学习,进而进入一个凭借个人力量实现“内化”的学习提高。因此,需要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更为完善的合作学习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设计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共同克服难题,切实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和语言交际中来,从而实现开放式语言课堂。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内化;教学法;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11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5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从社会文化理论角度考虑,学习活动是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发展。其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必须依赖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阶段和凭借个人力量就能实现的进步的阶段。而在二语习得中,必须先得到他人的协助,然后才能进入凭借个人力量才能实现的所谓的“内化”。

因此教师应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初级阶段),教师需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也把自己的角色从教学者适度转化为学习者,共同参与课堂,与学生共同克服难题,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和语言交际中。

本文拟站在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实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大学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当今外语教学中采用的交际教学法、后现代教学法等方法,探讨师生共同参与的外语开放式课堂模式的设计。

一、社会文化理论和学生自律相衔接的学生交流

社会文化理论指出,所谓“学习”是指依赖“更有能者”的帮助,特别是使用“工具”和“符号”的外界手段实行知识获取的阶段。因此,在社会文化理论的相关文献中,经常会把学习时所用的笔或者笔记本统一称为“工具”、把讨论问题时采用的语言称为“符号”、由此开展各种跟学习相关的活动统一称为“媒介”。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把社会文化理论应用到二语习得中。每位外语学习者,都会碰到自身水平或者能力无法解决的交流问题。此时,学生都会努力通过利用字典或者试图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语言向对方解释碰到的难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能通过设定相关的场景开展教学,开展此项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给的各种提示、启发逐步顺利完成课堂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共享自己获得的知识,以瞬间扩充自己的语言知识技能。

这种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其他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课堂上,学生单个个体的集合,而是能唤起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灵活互动的时空。此目标一旦达成,便会产生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换言之,课堂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变成了该课堂的文化,瞬间产生的事情也会成为该课堂并会影响下一秒钟的“历史事件”。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功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需要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模式等等,还是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但是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需要转变角色,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份子。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把自己拥有的控制、决定权和学生共享,通过角色转变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外语学习,将学生的被指导角色转变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角色。一旦实现这个角色的转变,学生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转变被动的输入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积极的反映自己思考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更强的责任心。此外,还能消除师生之间固有的距离,真正把自己转变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设计学习环境

这里拿本人在日语系二年级学生教授的其中的一堂课做设计。该课的内容为日本著名哲学家内山哲撰写的文章『季節』。(前提:学生已经学完理解本课课文所需的相关词汇和语法。)

设计学习环境时,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人、事、物三者。首先需要课堂交流所需的概念,换言之也就是说需要明确授课时需要将学生划分群组(人)。然后设计使之具体化的活动(事),并制作开展这个活动相关的资源(物)。

(一)对人的设计

教师只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协调人,作为课前的准备,需要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共同体;

2.学生参与型的学习共同体;

3.学生互相配合的学习共同体;

4.能投拓展学生思维模式的学习共同体。

(二)课堂环节的设计

本课最主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日本人对季节的观念,因此,教师就需要对课堂环节做如下设计:

1.让学生事先做好相关预习工作,特别是了解古代中国人对季节的观念——破题角度:秋后处斩的原因;

2.小组内做好发表准备——古代中国人对季节的观念;

3.做好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对季节的观念,从而了解日本人对季节的观念;

4.利用周末前往樱花园欣赏樱花——了解樱花缘何成为日本国花的初体验;

5.对比中国国花——牡丹和日本国花——樱花之间的差异,特别是理解两种花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感觉

6.课堂讨论——允许各自提问。

7.可用材料——网络资源、图书馆图书资源

8.开展对课文的理解

(三)对物的设计

要开展好上述课堂教学环节,就需要做好以下资源准备:

1.调查“牡丹和樱花之间的差异”;

2.收集相关资源并分析“秋后处斩”的原因;endprint

3.发表准备——特别注重于提问环节的发表准备

4.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必要时做一些翻译。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带着主题的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着必要的作用。

三、创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人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通过某一媒介,而任何在课堂开展的媒介就是统一的资源。学生就需要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等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课堂的学习活动就是学习共同体内的互相活动,而这同样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互动中,学生能够发现包括口语交际、文献学习、知识延伸等多种学习。

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主题学习的细节内容。诸如刚才所说的『季節』这一课,需要涵盖“用日语思索的能力培养”“中日两国人民对季节的观念对比”“现代人和古代人的观念对比”“日本文化理解”“日语语法和日语词汇的掌握”等诸多知识,作为课堂的掌控者教师在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需引导学生的思维扩散,实现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一)各种资源的整合

在各种知识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利用的文献资料有很多,诸如我们现在经常利用的互联网、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专业资料室的资料。但关键的并不是这些资料的收集,而在于收集资料、分析整合资料从而得出学生所需的内容的过程。

学生为了开展给定的相关主题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先相关文献资料,但其中不能缺乏任课教师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通过课堂、课后、当面指导和网上指导,无论何种知道均应严格遵循学习共同体的需要和学生的个体特点,允许学生在共同体中充分发挥个体特点。

(二)主题学习的实践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协调者,全员参与的课堂更能促进小组学习、团队学习、讨论和任务型学习等,全员参与的课堂能更好地避免知识的单方向的被动传递,实现了现在流行的外语学习中的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后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解文中相关关键词的基础上,介绍具体事例,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体会,开展批判性、建设性的讨论,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形态互动。

比如,在文章或者文献解读中,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讨论关键词或者关键句的问题,而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的话,基本上都演变成被动的沉闷的课堂教学。而开展小组或者团队学习的模式,就可以让各小组共同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多种体验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埃及学习收获的喜悦。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所承担的分工是流动的,相关负责人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献,比其他同学更深入的思考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从而才能更好的控制课堂活动,能够更好的实现一种新型的互动性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主题。

(三)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和学生的自主性

上述主题学习模式的开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个人在自主性学习中确认自己地位收获学习知识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因为是学生自己确定团队内自己负责的项目开展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通过团队学习的开展活的团队内其他成员的帮助,实现知识传递过程的再生。

这些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的灵活学习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社会文化理论的依据来说,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开展能够取得一下效果:

实现多样化的认识和应答

开展自主性行动

达到在紧张状态中的成功

习得知识和技能

构建并维系心理满足的关系

修正并构建自身生理性、社会性和象征性的环境

四、FACE-TO-FACE的课后延伸模式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反馈中重要的一条途径。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检查往往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纯属个性化的东西,但是有相当一份是属于共性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共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和分析。需要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所在,方能找到解决之道。

而采取FACE-TO-FACE模式的课后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还能较好的帮助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解决学生课堂上所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个性化分析的课后模式虽然比较花教师的课后时间,但还能帮助教师收集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语

上述课堂模式的设计,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身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改变自我的一种尝试。教师需要敏锐感觉当今社会的各种动向,对学生开展及时的指导有些时候可能是一些纠正。开展这种学习模式需要已经达到一定语言技能的学生的大力配合,而且由于开展这种模式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分析解读,因此每个学期不易开展过多,以一个学期一次为最理想,还有和学生磨合并不顺畅的班级中也并不适用。但是可以我们可以期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生社会性。

参考文献:

[1]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志钦.学生因素与口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4]武和平.交际教学思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外语界,1999(2)。

[5]韩彩英.关于交际法适用性分析[J].外语界,1999(2)。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

[7]铃木孝夫.日本語教のすすめ[M].新潮社,2009。

[8]铃木孝夫.教養言としての語学[M].岩波新害,2010。

[9]高见泽孟.日语教学法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龚亚夫.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内化合作学习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