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
摘 要: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青年学生准备接受高等教育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沿,是完成“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阶段。它有别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应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出发点。
关键词:识记;理解;分析;鉴赏;表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72-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为我们更好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识记、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一天不念,心里明;两天不念,说不明;三天不念,忘干净。“念”字在这里就是指朗读。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外,朗读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分析、综合能力
如《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体会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主义。一位教师在结尾部分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了重难点切入法,设计了一个较有高度的探究思考题:最终惠王是否采纳了孟子的建议?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惠王不可能采纳孟子的建议!因为孟子的理想社会主张是建立在没有战争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孟子构建的理想的和谐社会不是为了战争;而惠王恰恰相反,他感兴趣的是实现争霸的目的。
三、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审美能力。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学生审美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全文以“荷”“月”为写景对象,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月色的幽静、素淡、朦胧的景色。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是为了抒情,此文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作者着力描写荷塘和月色,是为了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文章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就是全文的文眼。我们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及脉络层次作如下分析:由于“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在月明夜静之时,便去寻“宁静”;看到荷塘荷花与月色相映生辉,荷花与荷叶动静有致,月光与月影和谐无比,再衬之以荷塘四周的幽僻、寂静,共同构就了一个宁静、幽美、素淡、朦胧的意境,作者完全沉醉于这一美景之中,获得暂时的超脱了,“颇不宁静”的心暂时获得了“宁静”;然而,“好景”不长,“宁静”难久,作者游完荷塘,从超然、宁静的境界中走出后,重又陷入“不宁静”的心绪之中,刚才游赏荷塘月色时所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之情被一缕淡淡的哀愁所取代,重回不宁静的心态,重回无奈的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不断培养个性才华,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四、迁移能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我在执教《拿来主义》一文的总结阶段,就向学生提出了拿来主义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论,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认识到,拿来主义与改革开放战略一脉相承,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拿来的目的是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好的创新;有了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拿来、更多地拿来。这样就较好地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表达应用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平时的练笔。我们通常所说的“勤写笔下生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如果有所触动,最好用笔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多了,语言自然就流畅了,生动了。有些同学有写日记的习惯,上高中以后千万不要以时间紧了为理由,不再坚持写日记。
六、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