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用对策

2015-07-16 01:04王海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王海玲

[摘要]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深受其影响的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大学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储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而研究日益壮大的新社会阶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对策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4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3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新社会阶层包括以下6类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我国经济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随着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新社会阶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迅速成长中的大学生们。在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民主和公平竞争价值观等积极影响的同时,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社会阶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造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

由于新社会阶层是在中西文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为维护自身利益或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向往,他们开始怀疑是否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甚至公开宣扬政治、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使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波及至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识偏差的现象。据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不少大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种认识论或哲学知识理论,并且由于教科书枯燥乏味,他们根本没有多少兴趣主动学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大幅下降。再观察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新社会阶层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多元文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学生主流文化已经被边缘化,马克思主义踪影难以寻觅。在此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显现出对主流文化以外的支离破碎的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他们乐于嘲讽和调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政治漠不关心或高度怀疑,放弃原则和规范。

(二)社会主义道德受到侵蚀

受市场经济残酷的优胜劣汰机制影响,新社会阶层是一个自我意识、竞争观念和务实理念都异常突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过分强烈会带来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利己主义思想,谋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欲望会使新社会阶层的拜金主义思想持续扩张,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又造成享乐主义的出现。新社会阶层的这一系列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现象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了负面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人”、“索取”、“利益”,道德目标多调整为“多奉献多索取”、“讲利也重义”、“集体为主兼顾个人”等。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已明显呈多元态势,对道德价值信仰的终极目标越来越淡漠,而对自我发展和个人发展目标却表现出执着的态度,在道德价值取向排序上,大学生看重的是“自我奋斗、金钱、权利”等,其他的远远靠后。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出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财富,在现代消费意识的熏陶下,大学生们也纷纷追求时髦的生活,穿讲高档、吃讲排场、攀比成风。

(三)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西方民主、自由、法制的思想正通过新社会阶层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在:(1)部分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受影响。财富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新社会阶层给大学生留下的是“一个学历较高,获得一定事业成就,却不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群体”的印象。这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认识偏差,即个人价值的实现只要关注学历和能力,对党的看法,或是否加入党组织都无关紧要。(2)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冲击。2009年北京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发现,新社会阶层的“自我实现”影响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定位。例如: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物之一黄光裕的生活目标理解呈现多元化状态。超过1/3大学生认为其“赚钱为实际目标,为社会做贡献为客观效果”,约1/5大学生认为其“不择手段赚钱”、“享受物质生活”、“享受事业成功”。将近1/4大学生认为黄光裕的案例影响个人的生活目的。这表明在未来人生目标问题上,大学生普遍将“实现自我”置于首位,其他目标依次为享受生活、造福他人、贡献社会。(3)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例如,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重现实、重实效、重过程的价值取向,一部分大学生则趋向“义利并重”的价值观。但当“义利”无法兼顾时,他们则表现为困惑彷徨不知所从。价值观的多元导致大学生行为选择的迷茫与困惑,这似乎是受表面一些需求或短期目标决定,但事实是因为大学生们缺乏一种强有力的信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社会阶层挑战的对策

(一)结合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历程充实思政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从关注大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侧重解决大学生意识形态中“多元系列”引发的选择困惑,或是精神匮乏导致的焦虑问题。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他们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果,反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底蕴和实用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不乏东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精髓。但中西各国国情差异巨大,各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自然不能脱离本国具体国情,这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独特体制也是随处可见的。因此,通过详述新社会阶层历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与西方政治理念或价值标准的区别,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项方针政策的必要性,促使他们从根本上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等特点来加强教学实践的运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的是其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诠释,以“填鸭式”灌输教育的形式主义和闭门说道纯理论教育为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自然会出现偏颇。强调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互动,还可以使大学生走进当今中国实行的实实在在的而非虚幻构筑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让他们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的巨大变化,从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对理论理解和对多元价值观做出取舍的实践,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内联系实际的环境,可以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使之常态化和规范化等。endprint

(二)将新社会阶层的积极影响融入荣辱观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新社会阶层是凭借自身具备的高学历和专业化技能,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闯天下的创业精神发展壮大的。他们雄厚的文化资本为他们的成功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系列的成功范例对我国坚持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素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起到了激励作用。另外,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他们自身拥有的诚信、集体、爱国等道德思想增强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从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类似教育经历、可效仿奋斗经历的新社会阶层着手,组织专门部门掌握新社会阶层中优秀校友的发展情况,对包括价值导向、发展取向、需求指向三个维度进行总体工作设计,邀请新社会阶层道德模范校友与大学生面对面,建立起校友与大学生沟通的桥梁。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更全面、理性地认识新社会阶层,还能够让大学生从分享成功的新社会阶层校友的奋斗经历上,领悟到道德、诚信、责任、奋斗等荣辱精神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此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须遵循从心理认知到外化行为的客观规律,即除了引导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勤于思考外,还要鼓励他们磨炼意志、身躬力行,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更多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以外,还能以更贴近实际、更紧密联系生活的方式体验荣辱、升华认识。

(三)以新社会阶层的成功实践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新社会阶层的成功实践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推动了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他们扩大了就业门路,带动高新行业发展;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因此,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去除新社会阶层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发挥新社会阶层的积极影响。如:我们可以组织新社会阶层先进代表人物走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和座谈,使大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新社会阶层的成功实践,在互动中增加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从而减少新社会阶层落后腐朽的消极表现对大学生的影响,营造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惠,邵明英.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3]王玮,顾晓静.新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

[4]叶明昌.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