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能源发展与经济关系

2015-07-16 05:14广州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祁敏
中国商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能源经济发展

广州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祁敏

浅析新能源发展与经济关系

广州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祁敏

摘 要:如何更好地发展新能源,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的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能源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例关系。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改善现今的能源结构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准则。环保、节能、有效的新能源、新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被开发、发展及应用,是开拓另外一种经济模式的畅想曲。

关键词:新能源 发展 经济

1 引言

中国的能源需求始自18世纪初,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同时,在能源有限的情况下“省”是主要旋律,消费量也不高。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上了新的台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据统计,近八成的发电量源自燃煤发电,煤炭燃烧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益的,它的应用已经逐渐“渗入”各个领域,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多达20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是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十几倍,这个数字比我们之前预想的多得多,但可惜的是,它的利用率却连4%都不到。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能源将取代不可再生能源而成为能源的主流,有助于弥补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随之带来经济的新发展,将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及新能源的优点

众所周知,传统能源如化石能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以煤为例:煤炭的开采会使开采区原来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体现在岩土层的位移、断裂、下沉,以至引发地表的坍塌和下陷。煤炭在生产中会产生煤矸石,含有碳和硫等有害物质,长期地堆积会产生自燃,排放出CO、SO2、H25等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且煤矸石淋溶水含有较强的酸性,对土壤、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炭的利用,在直接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x、CO2以及悬浮颗粒物等,都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新能源主要特点是其资源储备量丰富、资源分布范围广泛、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其中最显著的优点是其清洁能源的属性。新能源已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新的、理想的能源类型。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广泛地开发和发展,新能源在世界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有望在未来50年内超过50%而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超过目前仍是主要能源形式的化石能源。

3 新能源主要类型及其发展

新能源主要有风能、氢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再生性、可循环利用,是绿色生态的清洁能源。但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制约其发展,作为行业人开创产业是势在必行之路。以下主要概述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三类新能源的发展情况。

3.1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

在19世纪末,风力发电机研制成功,使风能登上了世界的舞台,逐渐带动起其他类型新能源的不断扩展。风力发电的造价相对于其他发电模式来说较为低廉,曾为发展新能源的首选。但是,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发电企业对土地的垄断,日渐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面对这些社会矛盾,如何合理地解决矛盾,也是值得业内人士深思的课题。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独立电源系统,在MUCE研究6年后,新型应用方式风光互补系统推向市场,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电力输出。这一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建筑、野外、通信基站、海岛、路灯等,并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其研究成果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风能发展带来了一股新的动力。

3.2 随着太阳能的发展,传统的燃煤炭逐渐被取代

太阳能的发电形式布置简便、维护方便、应用面较广,与燃烧煤炭比较,既清洁又节能。但是,由于当前对太阳能的研究开发尚未成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具有局限性,在发电量低的时段,需要电网配电实现供给,以弥补发电量不足而导致用电紧缺的状况。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个问题,是在推进太阳能发电推广道路的一大难点。

3.3 生物质能能源开始被人们使用

生物质能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赋予的能量,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来源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化为常规的固、液、气三态燃料。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地球上存在的生物质能资源存在于众多物种当中,而某些废弃物中所含有的生物质却是人类需要珍视的无害能源(木材、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排泄物等)。现今,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形势大好。

每一种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都需要经历历史的印证,新政策、新条例的颁布与施行都体现着国家对产业、行业及其影响经济点的重视,也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4 新能源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作用

经济结构是针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涉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大领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四个方面,其中包括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五种结构类型。四个方面和五种结构类型中的任何一项发生重大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并由量变逐渐引起质变,导致发生严重的变化。新能源的发展依托于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在过去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而实现了经济总产出位列世界第二,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为第一大经济体),这也是中国在18世纪失去亚洲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地位之后一直未曾享有的一种辉煌。然而,能源的消耗已经超出了其所能承载的未来。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多达人民币5万亿元资金的投资计划聚焦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能源产业,随之相关企业相继涌起,产业的关联带动会产生化学效应而带来投资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馈率。经济政策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有三种核心变化,其中之一是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激励相继“十二五”规划推行难度的加大和国际压力增大共同作用而造成的。这一变化作用于新能源发展方向及产业内主要企业的发展趋势,从投资逻辑上来说,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等上游行业,类似于资源类(稀土永磁、锂矿等),随着中游产业逐渐成熟,带动经济发展产能不断释放,关注重点落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品牌企业,且受惠于国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投资。

调整经济结构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的要求,同时,也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的速度加快,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推动产业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将低碳技术、环保目标、绿色口号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1世纪初始,美国推出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其所打造的竞争势头,占据了新技术制高点;而中国的绿色产业经济,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如今,国家领导人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及其相关重点产业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不断努力地把握发展趋势,以期抢占先机,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带动了行业的多方向发展,从经济成分中,通过控制各行业所占比重,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正面作用于经济。

5 结语

能源危机日渐逼近,环境危机带来的负能量愈来愈影响着人类。传统的能源开发模式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缺点,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的发展力度,以使将经济增长实现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转变。新能源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风力发电则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其作为新能源在实际中的应用还需要长足的推广。

当前,发展新能源,不仅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是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能源安全保障的要求。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将带动社会乃至国家的经济结构的优化,是需要新能源人在今后岁月中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按照目前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增长模式(高投入和高消耗),达成到2020年GDP增长两倍、能源只增长一倍的政府发展目标基本不大可能。然而国内生产总值继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高能源需求增长的状况或可延续到2020年。假若将能源问题以动态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已知的、未知的能源的来源,还是理想中的创新科技技术,可能也无法达到需大于供的要求。

即使如此,作为新能源人,应该将供给充裕、价格合理的能源和环境及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放在首位。因此,秉承“资源节约和开发并重”的理念,在开发新能源的新的应用形式、回收利用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对环境、经济、民生至为关键。加快新能源的研发和创新支持,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对各种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对相关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重视。此外,开发新能源支持体系,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联系,带动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研究成果向生产力实现有效转化,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新能源技术实现商业化的双赢目标。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同时推动新能源产业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将是引领未来新一轮能源浪潮到来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革华,艾德生.新能源概论(第二版)[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李瑞忠.2010年世界能源供需分析——《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解读[J].当代石油化工,2011(07).

[3] 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 刘琳.新能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4(b)-160-02

猜你喜欢
新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