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党委宣传部024000)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王艳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党委宣传部024000)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不单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进行发扬与宣传。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需求发展理论是一致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全面为学生的发展考虑。文章主要就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探析。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
虽然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在持续地落实并且开展中,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难以解决,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差异十分容易被忽视,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教学,开展教学工作时没有全面兼顾到学生的层次性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与安全意识教育。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因此,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明确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绝对地位。并且将此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来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只有完全意识到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才能够从本质上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三贴近”原则
所谓“三贴近”原则,就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及贴近实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综合和要求。贴近学生,其主要内容就是教师要全方位掌握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环境与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特征,关心大学生,知道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可能会或已经遇到的困难,并且积极帮助学生。贴近生活,即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且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贴近实际,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大学生必须面临的就业、创新、购房等问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关注并且解决的问题。
(三)分层次教育原则
分层次教育原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育工作。分层次教育中的层次是相对的,是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划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秉持分层次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一)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定教育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当拥有了健康、和谐的人格的时候才能够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社会与周围环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健康、和谐的培养,融入人文精神关怀,让学生能够以正常的心理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最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将学生培养为独立、自主的综合型人才,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与独立意识能力。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时进行创新教育内容。紧跟当前社会的实时与环境,以高尚的精神和道德榜样来引导大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向学生传递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能够认清社会环境中的主要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就社会中的深刻矛盾与新型生存方式传递给学生,实时更新教育内容。同时,由于每个大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所处环境等均有所差异,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与实际需求也并不相同。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学生进行细致的层次分别,认真仔细地进行引导,实施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将学生看做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统一地进行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社会经历与性格都是不同的,其思想心理与观念想法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革教育方式,将简单的整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环境与社会行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可以以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可以真正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帮助。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社会生活出发,在培养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均有所改变。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紧跟时代变化的明显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才能够使得高校学生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性,进而让高校给国家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1]夏宗琅,王杜霞.以人为本,把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和品德培养做实、做新、做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2).
[2]罗慧.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团委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初探[J].时代教育,2013(21).
[3]江毅.论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哲理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审美渗透[J].未来与发展,2009(8).
(责编 金东)
王艳丽(1984—),女,内蒙古赤峰市;硕士研究生,赤峰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