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向红
时代呼唤教材中女性角色的凸显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蔡向红
胡适认为,评价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有三个重要标准:一是怎样对待妇女,二是怎样对待儿童,三是怎样对闲暇。事实上,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女性的关注成为了时代的必然。
在制度层面,我们国家也很重视教育中的性别问题,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其中明确指出:“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1]。在同时通过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规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2]。这些纲要的制定和颁布表明,中国政府正意识到教育的传播承载着包括性别意识在内的人类意识。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要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应该“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4]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要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而课程又主要是通过教科书来体现的。因此在教科书中体现女性角色意识以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对学生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历来是体现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笔者主要以初中语文教科书为对象来考察女性角色的体现情况。
笔者选择的这套语文教科书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至9年级),一共6册。[5]选择这套教科书一方面是因为它影响较大,使用面较广,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我国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教科书,基本能够反映我国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现状。
女性角色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角色的观念、女性角色的内容、女性角色的视角。为了便于每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将先呈现统计结果,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分别考察这套语文教科书中这三个方面的呈现情况。
(一)女性角色观念的呈现情况
本研究的女性角色观念包括教材编写者的女性个数情况、教材选文中的女性作者情况、教材内容中女性人物角色呈现情况。
苏教版教材的体系以主题单元(包括诵读欣赏、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设计为主,外加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本研究所涉及的课文是指在主题单元中所呈现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包括诵读欣赏、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所呈现的课文。
1.教材编写者的女性个数情况
本套教材的编者共计37人(其中包括美术编辑和插图作者),基本都为男性(因笔者手头资料有限,“王铁源、林润昌、陈霖、徐金平、李锦芳、刘小地”六人性别无法查明)。从教材的编者的性别来看,苏教版教材的视角应该都是男性的视角,女性编者的缺席在宏观上可能会导致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偏男性化。
2.教材选文中的女性作者情况
本套教材精读略读课文共计156篇,其中女性作者为11篇。另外,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录音新闻》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篇广播搞,第二十二课新闻两篇中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新闻作者不详,笔者均视其作者为男性。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甜甜的泥土》的作者黄飞、第二十课《送你一朵转基因花》的作者小样、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的作者宋淑运皆性别不详。
所以,通过对可知作者性别的作品统计,教材选文中女性作者的所占比例为7.05%。从统计结果来看,教材所呈现的文字大部分显示的都是男性的心理世界,男性的语言表述,男性的观察视角。
3.教材内容中女性人物角色呈现情况
选文中呈现的女性角色主要是指与课文的主旨相关的女性人物,在156篇选文中,呈现女性角色的课文有28篇,占比为17.95%,这说明课文还是以呈现男性角色居多。
(二)女性角色内容的呈现情况
美国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亚当斯认为,分析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入手:(1)教科书提过的女性的次数是多少?(2)以女性为章节的名称有多少?(3)插图中女性出现的情形如何?(4)女性从事家务工作的情形如何?(5)女性从事家务以外的工作如何?本研究将沿用其中的一些观点,并尝试做些调整,比如研究时把女性角色内容的研究与男性角色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分析这套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1.教材中以女性为章节的名称与以男性为章节的名称比较
本套教材一共有35个主题单元,没有明显以性别为主题的单元。
2.关于女性角色出现的数量统计情况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选文还是传统的男性世界,虽然在八年级上册中女性角色有所增加,但与男性的任务角色所占比例相比,还悬殊很大,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者的人文理念得以弥补。
3.关于女性角色出现在插图中的数量统计情况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材的插图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能在插图中呈现的女性以家务和配角居多。
4.教材中女性从事家务工作的情形统计情况
表3:
由表3中可以看出出现女性角色的课文,尽管也有体现女性社会角色地位的篇目,但是社会性不明显,很多女性在选文中还是充当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角色。
(三)女性角色视角的呈现(女性角色视角包括教材编写者呈现的单元主题视角和课后探究练习的问题设计视角)
1.教材中课后探究练习设计之男、女性视角占比
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对于男性角色的思考远远高于对于女性角色的思考,如果说语文的本质重在启发和引导、教材的选文有助于我们对于女性主义意识审视的话,那么教材后的探究思考题更应该给我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教材的编写者或许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但还不够明显。
(一)建设性别平等化的教材是时代的要求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校对社会文化的传达主要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曾天山教授曾在《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一文中指出:“教材文化的内容体现着社会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明确显示社会领导阶级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的教学内容。它是传播知识、传播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孕育于社会文化之中的教材文化,对于个体及社会群体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6](P34)编写者要有性别意识,在具体教材的开发中融入女性的视角,力争科学客观地反映当代女性的生活和心理世界,在社会生活日益开放、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既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由于我们的教材对传播现代价值理念、现代文明责无旁贷,所以在教科书的开发过程中,凸显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注意对女性角色的丰富和完善,成为了时代的要求。
(二)充分意识到女性角色在青春期中的作用和影响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时期,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初中生使用的教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教材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那么现代女性观念、女性形象对初中阶段学生形成正确的女性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教材如果体现出的是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女性和与女性有关的话题被排斥在外,女性的这种边缘化现象,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会无意识地遵照所描写的女性或男性形象来反思生活,这个后果会进一步强化两性的不平等地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在教材中体现出积极的现代女性世界,既是培养女生的女性情感和性别自我认同的需要,也会帮助男生形成对女性一种新的审视,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世界,真正实现一种性别和谐的现代文明。
非常遗憾的是,参照以上这些标准,受到诸多好评的这套苏教版初中教材依然在女性性别的视角、角色定位上存在不足甚至缺失。
注释:
[1]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3/content_1061214.htm。
[2]http://www.110.com/fagui/law_2801.html。
[3]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4]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202/52296.html。
[5]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蔡向红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