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学习那些事(上)

2015-07-15 10:36月儿
科学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业家长孩子

月儿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很关心,这里就笼统地讲讲这个话题。

学前时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是基础

常常困扰家长的各种问题,比如,写作业磨蹭敷衍,就爱看电视、玩,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这些小学生的常见问题,大多可以追溯到学前时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上。

比如,时间管理能力。我们在孩子4岁多时,教他学看表,规定分针走到哪儿就把电视关了,说话算数。这就训练孩子有时间观念、自律。我们告诉孩子,下午有两件事要办,一件是必须做的,一件是玩的,我们要先把必须做的那个事做完,然后才能做玩的那个事。这样孩子就有要事先做的想法了。

再如,平时跟孩子玩,逐渐渗透目标意识,培养规划的习惯。比如在游戏之前,问问孩子的打算,要完成什么宏伟项目,要达到什么程度。过程中,关心他的进度。最后,用一两句话跟孩子总结一下。3~4岁的孩子,虽然他也会东一下西一下,但是对于打算玩的游戏,他心里其实是有想法和打算的。稍微引导,他就知道怎样来把这些想法进行整理、表达。幼儿不仅会规划,而且很享受规划事情的过程。

有家长朋友问:“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的时候,想去玩点儿别的,家长是立即允许,保持孩子以后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坚持一下,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这也在于平时对规则和规划意识的培养。我们跟孩子一起事先制定大致的规则,这时,让他自己想,跟自己定的规则是否有出入,该做的是否做完,如果没做完怎样补救,怎样保证以后能遵守规则,规则是否合理,需要哪些修改……总之,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要他做事有据可依,有一定规划,不是完全随心情。

再说自觉学习。怎样让孩子自觉写作业、自觉学习?我想,这种自主意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态度,需要从学前就开始培养。只有当一个小孩能够自觉去做好自理和份内的家务活时,他才能真的去自觉写作业,否则,他的自觉很可能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并非很自然很情愿。

所以,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学前时期,逐步让孩子承担更多的事情,让他自己负责:收拾自己制造的垃圾、倒尿盆、倒洗脚水、收拾餐桌、盛饭、晾衣服、铺床叠被、准备第二天的衣物、倒垃圾、浇花喂鱼、整理个人物品、打扫自己房间、招待客人……当他在上小学前,对这些责任已经习惯了,这时,他就会比较容易地接受一个新的责任:学习、写作业。

其他各方面也是同理。

对孩子的教育是个持续的过程,各种问题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潜伏已久。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尽责、用心;孩子上学发现问题了,也不必太急,认真去补救就是了。

同样,不论哪个时期,教育孩子,总的观念、思路应该是一贯的,不同的只是具体做法。如果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用心去做了,那么,对于上学后的那些问题,我们只要返回自己的内心,回顾一下过去想好的那些大方向、原则,想想宏观图景,或许一切就清晰了,我们自然就有办法了。

学习方法来自对学习风格的探索

上学了,家长会想:怎样让孩子适应每天要学习、复习、写作业的生活。我想我们可以颠覆一下这个想法,把“怎样让孩子适应学习”变成“怎样让学习适应你的孩子”。

学校的老师一般难做到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所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也常是一种奢望,所以,这些就需要我们家长去做。

细心观察,尊重孩子的特点,把学习过程变得个性化。

比如,有的孩子对图形敏感,是视觉类型的学习风格,那么我们可以给他准备各种彩笔、小贴纸,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卡片、画小图,可以把相关卡片、图画在家里到处贴,可以多给孩子买有关的画册,给他找相关的视频看看,我们可以把单调的数学用图画来表示,并且详细画出解题环节的图示。

有的孩子肢体智能好,好动,那就多找机会让他在动中学。比如摆弄积木块来帮助学数学;或者让他站着写字;或者把课本和练习本放在两个桌子上,让他写一个字,跑回去看看书,检查写得对不对;或者让他做完一道题,就起来打一下玩具保龄球……

如果孩子喜欢说话、喜欢沟通,或许比较好的学习风格是交流互动。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课业内容讲给我们听、讲给家里的玩偶或宠物听,或者约同学两人互相讲、互相考。我们也可以允许他在大厅里、在餐桌上写作业,因为家人间的互动会让他感到安全温馨,会给他力量,他有问题也可以随时问家长。

还有的孩子对声音敏感,更喜欢听,那么,家长可以多给他讲一讲学习内容,或者给他找相关的音频资料,可以在教他新内容时用新鲜有趣的节奏、音响帮他记忆,甚至允许他边听音乐边写作业。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是只有单一的某种智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多种智能在同时发展,所以,我们多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把学习的方式变得更丰富、更多样化,这样,孩子不仅会喜欢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如果家长只是一遍一遍地催促、喝斥“快去写作业!”,这样效果当然不好。

增加学习的乐趣

过去总强调乐趣、玩乐,有人可能有误解,认为我希望孩子只玩,不学。孩子当然要学习。首先,孩子随时都在学;其次,我们要把所谓严肃的课业学习变得有趣,要给学习增加乐趣。

美国有位一线教师叫罗恩·克拉克。他创造了很多教育奇迹。这位老师在教学上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比如,把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重新填词,内容变成数学运算法则;用彩色粉笔在人行道上算代数题;让学生用马克笔在气球上解题,做对的学生可以坐在气球上把它坐爆……我们这里的老师恐怕很难这样去做,但我们家长在家可以有各种尝试。

增加学习的乐趣,我想主要有三种办法。一是前面提到的,帮孩子丰富学习的方式,帮孩子创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比如变换环境、文具;设定小目标,把学习过程游戏化,达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吃个水果);把不同的课本作业本放在文件架不同的格子里,给每个格子贴上好玩的贴画……

另一个方法是,把学习内容同生活中有趣的内容相联系。好的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看到所学知识跟现实世界的关联。我在澳洲时,就感慨他们中学开了很多有关实用技能的课,比如,除了数学,有的中学还有财会、商务、电子商务等选修课程。我们的学校课程或许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我们家长自己多学习、多开发。

我们家长自己要拓宽眼界,对世界保持好奇、有趣的视角。只有我们眼中能看到一个有趣的世界,才能帮得上孩子。

最后一个方法,或许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以积极正面、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

积极正面、乐观游戏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就是家里的大气候。孩子那里会有小的天气变化,但是通常跑不出大气候所营造的基调。具体怎么做?还是那句话,教育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不是割裂的,是连贯的。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是怎样让孩子起床、刷牙、洗澡、做简单的家务活的?我们用的是正面管教、游戏力,我们给孩子补充爱和趣味的“油罐”(油罐理论是罗玲老师的经典育儿理论,在日后的文章中会做专门的介绍),那么我们现在也要同样做,只是变换一些方式而已。

比如,与其用严厉沮丧的语调一遍遍地催问:“作业写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不如跟孩子进行正面、具体的沟通:“我记得你昨天写完作业的时候,说自己特别有成就感,是不是?”、“你觉得哪科作业比较容易?”、“你喜欢先写容易的,后写难的,还是先做难的作业?”……与其说“写作业别磨磨蹭蹭的!”,不如跟孩子一起想办法,怎样用好玩的方式防止磨蹭、拖延。

孩子上学以后,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严肃无趣了,什么原因?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变化很大,可是孩子自身的各种能力并没有同步发生某种跃进,所以,家长要有耐心。我们在孩子幼儿时可以做到很多“等待”—耐心地等他学会走路、说话、守规则,我们现在同样要给孩子一些时间。

很多能力就像学英语一样,有个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有突破、有爆发。如果家长心急,用各种高压逼迫的方式,那么这个积累再爆发的流程就会受到破坏,变成恶性循环。

家长难以保持淡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小学里,对孩子表现的测评,不再像幼儿园时那样模糊,它被成绩量化了,这种量化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就好比,我们往往在家里管教孩子时,觉得可以做好,但是一旦我们跟其他家庭一起出去游玩,妈妈们就容易沉不住气,因为有了横向比较。而小学里,这种横向比较被现在的教育体制变得理直气壮、合理合法。

所以,要想保持正面、乐观的态度,关键是家长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有全面培养的规划。

全面发展的养育目标

我女儿幼儿园在家长开放日时,老师给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内容,每天家长在走廊上也可以看到当天的活动内容。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好,因为非常全面,涉及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到了小学,或许学校的教育就更侧重知识的学习。我想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心里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养育目标,就是把幼儿园的这些给延续下去。

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跟孩子坐下来详细沟通一次,告诉孩子,希望他在哪些方面有怎样的进步。比如,我们希望他在交往、家务责任、体育、理财、某项具体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能做到什么,我们对他在学校的课业成绩有怎样的要求,等等。

有了这样家庭版的目标和规划之后,不仅我们自己可以更容易地保持淡定,孩子也更容易保持淡定—因为成绩只是这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指数而已,并且我们这个家庭版规划是个性化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现有程度制定的,它鼓励孩子去跟自己过去比较,鼓励进步。

如果多数家庭都有自己的全面培养的规划,那么我相信学校教育也注定会随之而变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虽然不是教育部长,但我们还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为孩子的教育做主。(待续)

猜你喜欢
作业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