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肖 娅 (贵州省织金县三甲街道教育管理中心 552100)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习题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既要注重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 教学 练习
练习设计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认识到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与安排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安排练习,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他们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即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或合作交流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做到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其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按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小学数学练习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内容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重作业规范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作业评价对人的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过分强调练习过程与评价练习本身的客观性,忽视了学生、教师的主观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设计多样化、趣味性、开放性、多层次的练习,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把练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精炼典型性的练习,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以生为本,把练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练习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练习题应由统一规格向存在差异转变。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1.以生为本的练习。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时应该因人而异,让练习真正成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协同合作的练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合作。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练习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合作性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动态的练习评改。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练习的过程,进行辅导评改。教师不再是练习评改的权威,而是和家长共同参与练习的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评价要重在帮助学生发掘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理念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练习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二)小学数学练习应具备的特点
1.目的性、针对性。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练习,使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知识。
2.趣味性。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数学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在数学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功。如果让他们机械地做枯燥的数学练习,他们会对练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设计数学练习时,应注重练习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3.层次性。首先,教师设计数学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设计练习,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设计一些变化式习题,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拓展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练习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其次,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4.生活化。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设计数学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开放性。开放性练习是相对封闭性练习而言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整、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开放性练习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模仿中走向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推陈出新,注意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练习成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马雪丽.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教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3]王李茹,陈小燕,陈岳婷.小议数学研究性学习[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责编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