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066611)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李 涛
(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066611)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学体育课兴趣的激发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高昂的体育兴趣,能够使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增强自信心,发挥运动成绩,提高课的效率。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主”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新课程观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多地学。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引”的弊端,通过“导”和“引”,把对学生活动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另外,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需要批评的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教法的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练习,就盼着做下一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和群体活动,尤其要加强那些被学生厌倦项目的教学,现代中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接受能力比较快,但自身的力量和耐久力素质差,而且由于偏食出现了一些“肥胖”和“瘦”弱的学生,还有就是独生子女的特性自我意识强、性格内向、怕苦怕累等现象,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身体差异,在教学中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好突破口。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如在教跳“山羊”的分腿腾越动作中,教师为预防学生两手撑箱时间过久,而影响到第二腾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将“箱体”比喻成“烫手的铁板”,学生两手一触及到箱体就会迅速推开,这样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好,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体育课兴趣。此外,体育教师还要考虑到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做动作时,怕自己完成不了,而被同学笑话或怕教师指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降低难度外,还要采取帮助、鼓励和课外辅导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生们对体育产生兴趣。
适时准备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鼓励,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予以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因素,年龄不同,表扬的内容、方式、场合、语言也应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我认为,体育教师必须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切实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正确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更加趋于完美。
[1]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6).
[2]曾红卒.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1(2).
[3]黄欣加等.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4(3).
[4]李梁等.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3).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