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古人到师造化
——论渐江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

2015-07-14 12:48姜郭霞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14206
大众文艺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云林黄山笔墨

姜郭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214206)

从师古人到师造化
——论渐江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

姜郭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214206)

渐江是新安歙县人,是清末明初“清四僧”之一,并与査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新安四家”。本文以分析渐江山水画为例,说明渐江山水画中笔墨意境从师古人到师自然造化的过程。

渐江;师古人;师造化;山水画

“渐师初学北宋,继效倪迁,超轶前明,冠绝千古;非但于新安画家,足以称宗做祖,即如江南山水,董巨正传,元代而后,已无其亚。盖集大成于李成、范宽、郭熙、荆浩、关仝。性情高洁,雅近云林。所谓有唐人之细,而去其纤;有宋人之粗,而去其犷。又得纵游名山,选武夷、匡庐诸胜,黄山白岳,瓢笠久淹,师古人兼师造化。故能取境奇辟,命意幽深。” (1940年《渐江大师事迹轶闻》)

黄宾虹的这段话概述了渐江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从师法北宋、元代山水前贤的基础上,游览名山大川,师法自然,继而取众人之精华,独辟蹊径,追崇元人画意,融入对真山真水的视觉感受,形成了自己的简逸、清雅、与世隔绝而又圆满自足的山水画风格,促进了新安画派独特画风的形成。

一、师古人——宋元山水画的摹写与传承

王原祁曾在《雨窗漫笔》中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黄宾虹也言“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两位大师从绘画创作实践的角度分别目的和过程说明师古人的重要性。

从画史中可以发现,明、清画家以师古人的方式在重新梳理画理和画法,并寻找着自我突破的发展之路,清初四王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那么四僧中的渐江也面临着这样的画史状态,也是其延续这一道路并重新出发的积淀。

渐江曾写《仿巨然山水图册》,其中有一幅山水册页,山石起势依照北宋巨嶂山水画层叠山石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小景山水画。整体气势虽然没有北宋巨嶂山水的雄壮,但其山体整体亦有向上耸立之态势。渐江的《天都峰图》(纸本墨笔,立轴,南京博物院藏)也传承了北宋山水画的技法来表现高耸的山势,但是从画面意境来看,他一改北宋山水的宇宙空间浩瀚而逼真的身临其境之感,以一种平面化的空灵之气通过层叠的山石、突兀的高峰和缥缈的云雾体现的淋漓尽致。

渐江曾将元四家画风融合为一手卷,得《仿元四家山水图卷》,神韵契合;也曾以元四家笔意写山水画册页,意境深远。而元四家中倪瓒对于渐江的影响尤为深刻,渐江山水常得云林画意,构图方面,渐江学云林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模式,近景几株杂树根治与小山丘上,或繁茂,或萧寒,平坡处画亭,画屋,却无人之踪迹;中景以留白表现江面空阔,偶有几叶扁舟;远景层恋叠嶂,山势绵延,或高低对峙,或远近相依。细品云林山水与渐江画作,深觉二人画风简淡秀雅,不染纤尘,表现出画家参禅悟道、不理尘世的出世精神。

二、师自然——“有我之境”的黄山写生

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俗气”。渐江山水画从师古人走来,在他回到新安后,久居“黄山白岳间”,几乎每年都要登黄山,以黄山的真山水为师,创作了大量的黄山景致的山水画作品,“有我之境”来自黄山,其风骨泠然的清境正是渐江画出的黄山之精神和性情,体现了“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大我之境。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即《黄山图册》,共绘黄山奇景六十幅,写六十个黄山景点,将黄山的各处名胜尽收画中。其中的《天都峰》山势高耸,巍峨挺拔,皴法极为简洁,形式感表现在骨法用笔,线条走势形成稳定而曲折的深远之势,近景奇松怪石拔地而起,中景远近契合相融,虚实相生,这种如同几何形图案式的平面造型,使得山峰显得无比雄伟豪壮,再加画面纯以墨线,清秀冷峻,观之使人感到威风凛凛,肃然起敬。细观之,但见其中万松林立,杂草纷披,苔点错落由近及远,虽简括二又丰富无比。再看其中水流和路径,也都脉络清晰,断续恰当,虚实相生,横直斜出,上下呼应,合情合理,可望可游。凡石之明面处大量的留白使得整座山峰神韵多姿,至情至性,使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似有游历真实的视觉体验。

渐江以师法自然为宗,晚年以黄山为范本进行写生,并得传神之妙。其作品构图独特,在云林基础上加以自我抒发,以真山水之性情传达有我之意境,透出秀逸之气,形成了萧瑟清淡中自具宏伟厚重之气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师造化——人与自然交融之气势神韵

渐江出家后,每日闲赏山水,将所观山水画于纸上,得造化之神韵。渐江一生钟情于真山水,自然山水给予渐江丰富的视觉感受和艺术灵感。师造化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平面式构图、创新的笔墨符号和简淡奇逸的深远意境三个方面。

渐江山水画大多以高远竖式、平远横幅和深远斗方三类,但有时又不落俗套将深远运用于高远的竖式中,有时又将画面的部分留以空白,增加画面空间层次感,体现虚实对比关系,凸显了渐江自由组合画面,随性布置画面中的山、石、树、水的形状与大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简化了前后重叠的陈式,减弱了山石的阴阳面的对比,强调了线条在画面中的支撑作用,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突出了冷峻奇险、简逸清雅的绘画风格。

渐江山水画源自有型山水,但画中的山水已基本脱离了真山水的原形。从内容上看,他完全是以心灵印证图式,是把对自然的造化吐露于笔端,是客观自然景象经过心的作用转化为活泼的生命。从笔墨上看,渐江笔法直追五代、两宋,尤其是对李公麟白描笔法和倪瓒用笔的研究,以极其简淡的笔墨来写造化之神、心灵之悟。在明清“符号”山水创作颇为盛行的画风中,他的画独树一帜。

“意”是画家的思想情感,是象外之物,笔外之笔,墨外之墨,非笔墨技巧所能及,是用心去体会的。首先是静气绘形。笪江上在《画荃》中说“画贵有静气,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画至于静,其人圣矣”,是指画家在描绘自然景物之时,心态平和,用笔凝重,时刻保持内心沉静而稳健的状态,从而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其次是景物描绘迹简、墨淡。渐江与历代大家一样,在丘壑的营造上,在笔墨的处理上,重视自然造化,善借自然之源,容心中之情,绘山水之形,显超逸意境。这种意境的表达落实在具体的笔墨处理上,使描绘景物形简、墨淡。

画家正是在独特的平面式构图、创新的笔墨符号和简淡奇逸的深远意境三个方面做到了把图式、笔墨和意境三方面统一在画家情感之中,才能表达了画家的画外之意。如果说“简”是画家山水画的外在形式,“淡”是画家绘画的笔墨形式,“逸”则是画家的审美品格展现,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是画家绘画艺术的全部。

四、结语

因此,渐江山水画既有北宋山水之憾人气势,又有元代山水的清雅之韵,体现出简净、清逸之风;既师承古人,领悟体格完备的笔墨技法,又师从造化,另辟蹊径,尝试探索融合古人与自然的真我山水创作,终得心源。

[1]郎绍君.“成就大师之路——“师古人、师造化”与黄宾虹”[J].中国美术馆,2005(8).

[2]刘文洁.“再谈‘师古人’与‘师造化’”[J].新美术,2005(12).

[3]汪荣强.“浅析渐江山水画中的笔墨特色”[J].美术观察,2014(4).

[4]李振军.“论渐江与黄山写生”[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4).

猜你喜欢
云林黄山笔墨
黄山日落
笔墨童年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