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臻[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我为什么让你去做……
——《白象似的群山》中男主人公的内心读白
⊙王茂臻[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整个故事主要由两个人的对话组成,谈话的内容是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人工流产手术。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我”这个美国男人的心路历程。
在开始的几轮对话中吉格与“我”一问一答,但从会话的长度来看,“我”回答的长度仅为吉格的一半,而且谈话的话题都是吉格主动发起的。可见“我”对谈话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我”对吉格的问题也没有做出恰如其分的应答,也就是说,“我”在试图逃避,“我”很多时候是因为情非所愿而转移了话题。
文中有一组对话是这样的:
“这些山美极了,”她说,“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我刚才只是说,透过树木看去,山表面的颜色是白的。”
“咱们要不要再喝一杯?”
“行。”
“我”在吉格谈到白象的时候,选择了逃避回答,并没有使吉格得到满意的回答。在若干次的对话中,“我”总是借故逃避,但吉格也并未抱怨“我”的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吉格还是在意我们之间的关系。随后的对话中,她一次次容忍着“我”,即使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也还是一次次地又拾起对话,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与“我”好好谈论一下肚子里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未来。此时的吉格谨小慎微,而“我”却有意在逃避对话。
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几轮对话中,为了实现“我”的意图,“我”涌现出对话的积极性,“我”直奔主题,说手术非常简便,而吉格却选择了沉默。“我”得不到回应,于是又说道:“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吉格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对于“我”的反复劝说,吉格两次都选择了沉默。显然,吉格此时的沉默是一种否定的回答,是无声的反抗。面对“我”反复强调手术的简单性,吉格问道:
“那以后咱们怎么办?”
“以后咱们就好了,就像从前那样。”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因为使我们烦心的就只有眼下这一件事儿,使我们一直不开心的就只有这一件事儿。”
面对吉格的问题,“我”希望用更多的有力的语言来说服她。“我”总在说孩子是唯一干扰因素,这也突显了“我”强烈的劝说意图,同时也暴露了“我”是不愿意负责任的。
“我”试图用更多的话说服吉格,同时也在逃避吉格的问题,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当吉格说:“如果我去做了,你会高兴,事情又会像从前那样,你会爱我,是吗?”“我”回应说:“我现在就爱着你。你也知道我爱你。”
在这里吉格显然是问“我”将来还会不会爱她,“我”却又一次答非所问,“我”试图用现在替代将来,搪塞她的追问,因为“我”不愿对将来做出任何承诺,不愿承担任何责任。由于吉格并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所以她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对“我”感到了极大的失望。以至于她同意做手术,原因竟是“我对自己毫不在乎”。
吉格已对“我”不负责任的表现感到失望。她看着周围的景色说:“我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我”却说:“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吉格一连四次否定了“我”的看法,其绝望的心理显而易见。因此面对“我”虚情假意的关心,吉格转移了话题。
“我不希望你去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
“或者对我不利的事,”她说,“我知道,咱们再来杯啤酒好吗?”
“好的。但你必须明白——”
“我明白,”姑娘说,“咱们别再谈了好不好?”
吉格已经不再试图讨好“我”了。她意识到两人的关系快要结束了,因此她主动提出要停止交谈。当“我”还想继续说时,吉格用了一连串的“求求你”要“我”不要说话,可见,她是彻底绝望了。
读完全篇,读者不禁也要随吉格一样表现出一种道德的倾向,即对像“我”这种美国男人的谴责,但难道“我”真的有错吗?“我”还没长大呢,“我”认为“我”还是个孩子,心里并没有做好准备,“我”很难想象未谙世事、心智不够成熟的“我”如何去面对一个新生儿,如何给他做出榜样?也没有迎接孩子降临的充足的物质基础,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安稳舒适的环境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过早地来到这个世上,或许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于心不安。“我”开心的日子刚刚开始,还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不想因为孩子过早地背上包袱,阻碍自己人生理想的实现。“我”青春的脚步还刚刚开始,事业未成,何以为家?什么都不能阻止人去享受快乐青春的权利。而且,许多人遇到这种意外怀孕的事情,也都是选择这样做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有失公平。怀孕这件事是我们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一处处过夜的旅店,都是你情我愿,为什么到了现在,“我”的意见就不重要了呢?难道“我”做的决定就没有意义吗?“我”也是为了吉格着想,为了“我们”俩人的事业前途着想。你也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去做……
作者:王茂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行知班中文专业本科生。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