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主体的简·爱
——《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新解

2015-07-14 07:57雷蕾王芳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圣约翰简·爱夏洛蒂

⊙雷蕾 王芳[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作为现代主体的简·爱
——《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新解

⊙雷蕾 王芳[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本文从自我训练、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观等角度入手,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重新解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认为同名主人公严于自我训练,追求公正、仁慈、自由等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追求世俗幸福,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主体。

现代主体 自我训练 现代价值 世俗幸福

导言

文本精读是“‘外国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kg2013401)的核心内容,未经训练的大二学生普遍不会读书,读文学作品常常只读到了故事,一本书读完了,书还是书,“我”还是“我”,人与书没有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我把“外国文学”课程的近一半课时用来训练学生文本精读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课后以写作强化读书所得。这三篇文章就是这种训练的部分成果,角度新颖,观点明晰,表达流畅,多少有一点学术价值。

在这样一个影像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名著,已经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希望这个小小的改革,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静下心来阅读,通过亲近经典,提升自身的修养,更希望这些今后要成为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学生,能把通过这些训练获得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带到更多的人中间,薪火相传,善莫大焉。

——王芳(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

“现代性”指大约从17世纪开始在欧洲出现,此后不同程度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①现代社会以对自然和人自身的积极管理态度而著称,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念:人是可教化、可塑造的个体,人类生存和共居应该成为设计和管理的对象,就像园中蔬菜或活的生物体一样不得不被干涉,以免它们会受到野草的滋扰或被癌组织吞噬。②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现代社会塑造了属于自己的主体:会主动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训练,能够在时空中成长的主体,经由主体的成长,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得以体现。

夏洛蒂·勃朗特生于19世纪上半叶,启蒙运动的大潮已经退去,但人的可教化、可塑造观念已经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与此相应,现代教育也开始成熟。夏洛蒂·勃朗特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对教育持有长久的激情,曾多次计划和姐妹们开办寄宿学校,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但对教育的迷恋却完好地体现在了《简·爱》中,使她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个全新的现代主体。

一、简·爱的自我训练。《简·爱》是一部人物传记式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详细描述了简·爱在结婚之前的人生经历,揭示了教育和自我教育对简·爱人格形成的重大作用,充分展示了简·爱的成长过程。

童年时期的简·爱被里德舅妈及其子女、仆人指责为脾气古怪的孩子,受到虐待,她像个小动物一样反抗,最后被送往劳沃德寄宿学校,“被安置在精选植物的苗圃里”③,开始了她的正式教育生涯。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挚友:海伦。海伦极度重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我是给送到劳沃德来受教育的;不达到那个目的,走也没有用”(简,48)。海伦那套忍受的理论及其以身作则的自我克制与自我训练是简·爱接受的最早的示范,这种榜样示范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简·爱在最初向海伦叙述自己来劳沃德学校的原因——里德太太对自己的严苛时,她“尖刻毒辣”且“毫不克制”(简,51),第二次再向谭波尔小姐叙述则“听起来更真实可靠”(简,63),前后不过几天的工夫,小简·爱的态度变得理性了许多,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她的可塑性。简·爱一直都在努力通过学习赢得自己的生存。在劳沃德学校,她熟习绘画、法语、钢琴,本着“要在一切方面都出人头地的愿望”(简,76),升到了劳沃德学校第一班第一名的位置,并在十六岁被授予教师一职;在桑菲尔德府,除了自己的工作,在空闲时间,她学着做牛奶蛋糊、干酪蛋糕和法国糕点;在流落沼泽屋与圣约翰兄妹相处时,她大量阅读并苦学德语、兴都斯坦语。

在性情上,简·爱着力塑造讨人喜欢的品性,主动寻求他人的肯定和认可。童年时期,简·爱“确实是在认认真真地努力地培养一种更加天真随和的性情,一种更加活泼可爱的态度”(简,1),面对里德舅妈,“小心地服从她”,“竭力讨好她”(简,27),无奈始终无法得到里德太太的欢心,只有佣人白茜在她大胆地拥抱并与之交谈后,为她献上最迷人的故事和最优美的歌曲,使她感到“甚至对我这样的人,人生也有阳光灿烂的时刻”(简,33)。到了劳沃德,简·爱大胆地和海伦交谈,使她得到了海伦的友情。简·爱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她发觉自己“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狡猾的、恶毒的孩子”(简,28)时,苦恼地琢磨着“还有什么办法来补救这个损害”(简,28);在受到不公正的责罚后,她想的是“我还有再爬起来的日子么?”(简,61)在与罗切斯特的相处过程中,简·爱也有着明显的迎合罗切斯特喜好的表现,“迎合他的判断,满足他的理智,甚至适合他的趣味”(简,261),以得到他的肯定而感到幸福。同样,简·爱与圣约翰相处时,她也努力去迎合他,“我每天都变得更加想讨他喜欢”(简,380),“他的赞扬和关注比他的冷漠更能束缚人”(简,381)。

在道德方面,简·爱也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克制、忍耐,并成功地让自己成为“受过训练、克己的人”(简,76)。在将要受到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的惩罚时,她“坚强地忍受”(简,58);“控制住了正待发作的歇斯底里”(简,60);当她发觉里德舅妈不愿言和时,她克制住眼泪;在与乔治安娜的相处中,简·爱忍受着并“做一个克制的一方”(简,227);当泽屋里的汉娜对问她以前是否乞讨过时,书中这样写道:“我一时生起气来,可是想起决不能发火,而且我确实也曾经像乞丐那样在她面前出现过,我便心平气和地回答。”(简,325)

简·爱甚至把自我塑造这一观念当成衡量他人的一个标准,正如她对罗切斯特所言:“只要你努力,到时候你会发现有可能变成你自己所赞成的人。”(简,129)她甚至在乡村学校中发现了可培育的孩子——“存在着天然的美德、优雅、聪明和仁慈感情的胚芽”(简,343),并认为培育这些胚芽是她的责任。从积极接受生存技能训练、进行克己的道德训练和主动寻求他人的认可等方面来看,简·爱显然是一个成功的现代个体,一个完完全全的现代人。

二、追求公正、仁慈、自由等现代价值的新女性。除了主动进行多方面的自我训练之外,衡量一个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是否是一个现代主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他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观,是否具有“对自我负责的理性”④,这种“对自我负责”的理性,最终会引导人物摆脱所有权威,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求尊严与人格平等,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

简·爱是一个孤儿,本可以毫无顾忌地和自己深爱着的、已婚的罗切斯特在一起,但“对自我负责的理性”让她清醒地意识到“要是我忘掉自己,忘记曾经灌输给我的教导,用任何借口、任何辩解,受了任何诱惑,去步那几个可怜姑娘的后尘,那他总有一天会用现在亵渎对她们回忆的那种感情来看待我”(简,298)。面对痴心的罗切斯特的恳求和质问“谁在乎呢?”她有力地回答:“我关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简,303)正是这种对自我负责的理性让简·爱离开桑菲尔德。作为一个已经觉醒了的现代主体,简·爱渴望公正、公平,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在盖兹海德府,简·爱虽然不愁吃穿,却因为得不到关爱感到痛苦,她指责里德舅妈:“你以为我没有感情,所以我没有一点爱、一点仁慈也能行;可是我不能这样过日子;你没有一点怜悯心。”(简,30)而盖兹海德府的显失公正更让小简·爱愤懑不平:一个愚蠢蛮横的男孩,两个自私冷漠、贪婪虚荣的女孩却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宠爱,孤苦的自己却要被关进红屋子,她心里直呼“不公平!——不公平啊!”(简,9)对公正、公平的追求导致了简·爱对权威的反抗,她锋芒毕露地揭露里德太太的伪善:“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简,24)在反抗中,简·爱第一次体会到了自由:“我的话还没说完,我的心灵就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最奇怪的自由感、胜利感,开始扩张、升腾,仿佛是挣脱了一道无形的束缚,终于挣扎着来到了梦想不到的自由中。”(简,30)

对爱的渴望与对暴力、权威的反抗后来一直潜藏在简·爱的内心之中,并表现为简·爱对自由的尊崇。她爱上罗切斯特是因为他尊重她,并且从未把她看成是拿他的薪俸的人,她明明白白地宣称蛮横无理“是任何一个自由民都不愿忍受的,哪怕是拿了薪俸,也不愿忍受”(简,126)。在罗切斯特身边,简·爱感觉到了充分的自由:“我整个的天性复活并显露出来;在他面前,我才是真正地生活,在我面前,他也是这样。”(简,419)相反,圣约翰对简·爱就没有这份尊重,他向她求婚,只是把她当成传教的辅助工具,简·爱在他面前没有因爱而产生的自由,只有精神层次不同而产生的压抑感:“为了达到他渴望提高的标准,我每个小时都在受着折磨。”(简,381)简·爱虽一时被他的柔情感动,意欲舍弃尘世的幸福跟从他去印度,但却无法答应他的求婚,因为“我的身体会受到过于严格的束缚,可是我的心灵却是自由的”(简,390)。

简·爱推崇仁慈、公正等现代价值,也身体力行去实践它们。成年后的简·爱宽恕了舅妈一家,并因为她们恶劣的处境而怜悯他们,包括一直不喜欢她的里德舅妈:“我在痛苦和憎恨中离开这个女人,现在我回来时的心情,却只是同情她的极大病痛,强烈渴望忘却和原谅一切伤害”(简,218);她主动道歉、求和:“原谅我的气话,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我真心诚意渴望和你和好,吻我吧,舅妈”(简,225-6)。由于饱尝亲属的不公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简·爱在得到了叔叔的遗产后,坚定地把它和自己的表兄妹们平分:“虽然法律允许,但是两万全给我一个人,那可不公平”(简,370)。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自由观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在她看来,人的独立、自由离不开物质基础,得到了遗产的简·爱,才真正骄傲地向世人宣布:“我现在是个独立的人了”(简,417),她还用自己的财富让圣约翰兄妹获得自由,“让他们自由……我的独立、富裕也可以为他们所有”(简,369)。

历经十年辗转,饱尝人间困苦,简·爱完成了自我训练,追求到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她突显了自己对公正、仁慈、自由等现代价值的肯定与追求,展示了自己对现代主体价值的认同。

三、简·爱:世俗幸福的追求者。查尔斯·泰勒在梳理现代自我认同的形成史时,指出19世纪激进功利主义者曾经把世俗幸福当成是人生的一大目标:“我们生来就追求日常生活满足,以人所特有的方式通过生产和家庭来追求幸福生活的观念具有中心意义;这就是说,这些满足不仅是我们所渴望的,而且是值得追求的。”⑤激进功利主义的这个思想,后来成为现代主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功利主义是一个英国本土思潮,其兴盛年代正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长时期,虽然我们不能把夏洛蒂·勃朗特完全看成是激进的功利主义者,但是《简·爱》却体现了对世俗幸福的渴望与寻求,也正是这一点,使得牧师之女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的女主角,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现代人。

简·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亲情等世俗情感,推崇家庭幸福。童年时期因为被里德太太排斥在家庭之外而倍感痛苦,她把情感维系在了女佣白茜的身上,在劳沃德,她把这种情感维系在海伦和谭普尔小姐的身上,到了桑菲尔德,这种感情则固定在罗切斯特身上,在探望舅妈回来后,她坦率地承认:“回到你这儿来,我不知怎么的,特别高兴;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我唯一的家。”(简,232)

家庭幸福始终是简·爱最大的人生目标,当她离开桑菲尔德流浪在外饥寒交迫之时,透过窗户,她看到了圣约翰的两个姐妹“她们的外貌和谈吐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以至于我自己的可怜处境都忘了一半”(简,319),此后,她“越熟悉住在沼屋里的人,就越喜欢他们”(简,334)。沼屋里的亲情,修复了简·爱受伤的身心,也让她的世俗幸福观清晰化,因此,当她得到遗产后,她决定通过四分遗产的形式“部分地报答深厚恩情,给自己赢得终身朋友”(简,370),部分也是为了维护这种幸福的景象,正如她向圣约翰所说:“你根本想象不到我有多么渴望兄弟姐妹的爱。我从来没有家,也从来没有兄弟姐妹。我现在必须有而且希望有。”(简,370)小说的尾声给读者展示了一幕完美的幸福场景:夫妻相亲相爱,“我念书给他听,带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对于这些,我也从来不会感到厌烦”(简,433),孩子则是家中的天使。简·爱对世俗幸福的追求还通过她对圣约翰求婚的拒绝表现了出来。她肯定圣约翰的坚定、克己,但是认为“他过于苦了自己;他把每一种感情和痛苦全锁在心里——什么也不表达、坦白、吐露”(简,354)。圣约翰有狂热的传教理想,希望简·爱以伴侣的形式辅助他,不要把自己“局限于家庭的亲热和家庭的欢乐”,但简·爱却认为“夫妇应该相爱,而我们却并不相爱,因此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结婚”(简,388),家庭的亲热和欢乐“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简,374),和圣约翰结婚无异于殉道。

诚如衣俊卿在《现代性的维度》中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性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规定性必然使它的生成表现为对传统基督教的神圣性和禁欲主义的突破。”⑥与圣约翰人生观的相左,充分显示了简·爱对世俗幸福的追求,拒绝圣约翰、回到芬丁庄园嫁给罗切斯特意味着简·爱作为现代个体的最终生成。

牧师之女夏洛蒂·勃朗特以其充沛的激情和思想的冲击力,为了我们塑造了一个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主体的主要特点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呼喊与诉求、简·爱的自我训练与人生价值观,穿越时代,至今仍然让人激动和深思,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①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p1.

②[英]齐格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③[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本文所引均出自这个版本,为了行文简洁,后文所引仅随文注出页码,不再另行作注)

④⑤[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91页,第491—492页。

⑥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9页。

作者:雷蕾,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王芳,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圣约翰简·爱夏洛蒂
约克圣约翰大学创意中心
借钱不可尽力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久久地等待
借钱不可尽力
助人别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