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崇拜风俗探源

2015-07-14 08:04薛水生河南省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46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画虎风俗习惯桃木

薛水生 (河南省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 463000)

桃木崇拜风俗探源

薛水生 (河南省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 463000)

在古代桃木崇拜的意义主要是对于防御图腾的崇拜,桃木崇拜的风俗在商周之前已经有了。起初主要是为了表示对先民智慧的歌颂,逐步发展到宗教性的祭祀,最后到门户性的装饰。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从祭神发展到宗教性,从宗教性发展到娱乐性,从单一形态发展到多元化形态的一个发展历程。

桃木崇拜;风俗;研究;源头

一、前言

每一次春节,民间的大街小巷都贴上春联,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风俗习惯。而这个风俗习惯则是从一直被视为迷信的桃木崇拜风俗发展过来的。

二、关于桃木崇拜风俗的史料记载

桃木崇拜的风俗,在史料上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左传》里有提到宫廷巫人使用的法器就是一把桃木扫帚,史上被成为“桃茢”;《周礼》里有提到宫廷冰室里通常悬挂着桃木弓的风俗,史上被称为“桃弧棘矢”;在我国古代西汉时期,民间一般有在正月里佩带两个小桃木板的风俗习惯,在史上被称为“刚卯”;《风俗通义》里有提到民间一般在除夕时候,人们的门头都有悬饰桃木人的风俗;在《荆楚岁时记》里提到南北朝兴起的时候,人们有在桃木板上画门神的风俗,到明朝初年时改变为画红纸春联;直至今日,桃木崇拜风俗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了的时间了。

《山海经》的记载虽然仅有百余字,但内容极其丰富,主要讲的是在大海上,有一个孤岛,岛上有一只虎和一群猿,并且在荒岛没有可以果腹的食物,郁人、老虎和猿形成三角竞争的形势生存。假设一下,如果把猿捆在桃林里,将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呢?饥饿的老虎闻将会吃掉山猿,这样不仅仅会缓和老虎与人的生存矛盾,最重要的是,人可以利用老虎的威势驱散前来争夺食桃果的群猿,最终令自己在非常严峻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从此郁人的英雄事迹,被先民看作英勇的故事流传给后代,形成了三项防御崇拜风俗。郁人偶像最终发展为所谓的“桃木人”,与稻田中防范麻雀的假人相类似;先秦人们模仿名堂宫殿大门画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门户上画虎。原始社会的条件比较落后,自卫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在门上画虎并不是说纸上的老虎能够抵御动物的进攻,而是利用虎皮的气味来进行防御。随着社会的发展,门上画虎逐渐完善,三项防御崇拜风俗也随着产生了变化,在屋子寨门上竖立桃木旗杆的风俗习惯也很快的被淘汰了。

直到西汉时期,奴隶和个体户开始摒弃宫廷旧俗,重新兴起了桃木崇拜风俗。从汉朝后期开始,皇家提倡与庶民使用同样的风俗,经过不断的发展,由此产生了红纸春联。五千多年前先民顽强的抗灾精神,现在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喜贴春联的通行风俗。

三、关于桃木崇拜风俗的起源研究

目前关于三项防御崇拜风俗的流传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宫廷风俗,一是商周民间村舍通过“乡人傩”活动流传下来。《汉旧仪》记载:“方相帅百隶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而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撒之”,“棘矢”见《论语》注:“以苇矢射之”,桃木弓和苇杆箭显示是当年设桃木人和苇索风俗的演变。

然而,桃木崇拜风俗之源究竟始于何时?最初的桃木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用的?通过进一步研究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有了三大重大的发现,第一“桃”并不是商代使用的文字,同时也不是周朝人们的流行方言;第二在研究与甲骨文文字相似的字体中,发现“果”字象形文中含有桃子的形态特点;第三“干”“兽”“旂”三个字偏旁都是“闬”,而两个桃果象形的上端也是“闬”字。

依据甲骨文造字的相关特点,如果要了解“桃”字造型的原因,就必须先弄清“干”字造型的原因。所以,商朝早期的“干”字造型的根本原因就成了揭开谜底的关键。经过大量的相关考察,发现在河南平舆的留存的方言和实物中发现了一些线索。这些地区用来摘柿子的工具是一根木杆,那顶端劈开一点,中部夹一段小横木。由此得出这就是“干”字造字的基础。然后在他的上端画两个桃果的形状,其象形结构和桃木杆很相似。由此不难能够看出,桃木在商周代以前一直都有着防御的意义。因此,在商周之前桃木崇拜风俗已经形成,而他的真正意义明显就是防御图腾崇拜的意思,而古代时期先人们对于桃木的崇拜的情感,除了在度朔山的故事可以查到详细的资料,在“夸父追日”的故事里面也可以得到相关的验证。夸父在和太阳赛跑的过程中,因为忍受不了太阳的灼热,以至于被烤成重伤,在过度口渴的情况下,夸父前往北方大泽,但是在途中,失去了性命。在夸父临时之前,他把手中的神杖扔向天空,由此化成一片茂盛的桃林,同时桃树上硕果累累。夸父想让和他一样征服太阳的后代人经过时,可以因为路边的桃果而不再渴死在路途中。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的先民心目中,桃木已经被看作是非常有用的“神木”。

在汉魏时期,文献中记载的神荼和郁垒在桃树底下把门执鬼的事迹,也是既有的风俗习惯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神荼、郁垒执鬼只是古代先民的方士和仙家凭空编造出来的,用于体现已经存在的桃梗饰门的习俗,而不是为了反映古代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理解的“神话”。究竟“鬼”“魅”是指何物?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魅,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古人承认是一种兽类。故《后汉书—礼仪志》注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可见文中提到的“鬼”,并非是鬼魂之鬼。查阅商代甲骨文,“魅”字从鬼从彡(毛衫的形象),甲骨文“鬼”字是“田人”构形,即田间奴隶的象形,其象形特征是全身有毛的鬼,黑瘦如同田间奴隶一样。此即古代民间流传的山鬼精怪,实际上是指山林中生息的一种有危害人畜习性的大型猿类。所以,桃木崇拜风俗才是中国门户风俗习惯的真正源头。门神驱鬼,只是在皇家倡导与平民流行风俗的交替发展过程中对门户风俗的曲解。

四、结语

风俗是当地人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是从古至今人们不约而同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者规范。任何一种风俗习惯,都是从远古时代不断发展而来的,经过历史的筛选而逐渐得到完善,最终慢慢的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1]吴卫光.中国古代建筑的门饰与门神崇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魏雪琰,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门”文化[J].四川建筑,2012(12).

[3]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J].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2).

猜你喜欢
画虎风俗习惯桃木
虎年画虎
虎年大吉
虎所画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报恩陶家村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卧佛
巧取桃木钥匙
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