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玮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041000)
浅谈贾探春诗作中的不俗格调
张 玮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041000)
贾探春的诗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红楼诗人中最突出的,但从贾探春仅有的《咏白海棠》《簪菊》《残菊》这三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中看,还是可以感觉到贾探春性格中睥睨须眉,豁达开朗的特点,贾探春的诗作也以其清新的意象,不俗的格调,顽强的精神在红楼诗作中留下灿烂的一笔。
贾探春;诗作;格调
无论是诗作的数量还是质量,贾探春在一众红楼诗人中并不突出,她对自己在作诗这方面缺少才华也是心知肚明,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大家做诗题咏大观园的时候贾探春就有过“自忖似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的心理活动,只做了一首并不突出的七言绝句《万象争辉》:“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虽然整首诗看起来没有什么新意,但还是从“势巍巍”“吐光辉”中读出一种区别于脂粉气的飒爽之气,这也正是贾探春生性豁达的体现。
贾探春的诗在《红楼梦》中很有限,除了制作灯谜应景唱和之外并没有直接体现感情的作品,但这并不影响贾探春的诗作中透出的清新别致,不同于林黛玉的锋芒毕露,充满战斗精神,也不同于薛宝钗的端庄自持,超凡脱俗,贾探春的诗从意境、格调、风格上都可谓是独树一帜,通篇没有小女儿般的忸怩作态,倒是多出了几分男子气概,这一点甚至连身为男子的贾宝玉,也是很难做到的。
第四十回提到贾探春生性豁达,“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连闺房都布置的同其他贵族小姐们不一样,但又符合当时贵族家庭房间布置的审美,不像宝钗的房间那样被贾母批评“太过素净”,这种性格反映到诗作中,主要表现为清新的意境,英锐的气质,不俗的境界。
首先说贾探春诗作中清新的意境,以贾探春在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中做的《咏白海棠》为例。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前两句描写海棠花生长的环境,遮阳与寒草表现出了外部环境的寒冷,突然笔锋一转,雨后的苔翠上出现了美丽的海棠花,让人从黄昏的阴郁中眼前一亮,注意力放到了海棠花上,充满了鲜活感。颔联直接描写海棠花,用玉和雪来比喻海棠花的风姿绰约,《庄子逍遥游》中说有神仙长得“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里贾探春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海棠花比作仙子了。颈联突出表现了花的精神,这里把海棠花做了拟人的描写,“芳心”“倩影”都是描写美丽女子的词汇,“娇无力”更是把女子的体貌神态刻画的栩栩如生,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出浴的场景,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志趣,白海棠虽然可以羽化成仙去,但她还是在这里陪我作诗呢,暗含离别之意,但又看的很开,虽然白海棠作为仙子终究还要远去,但此时此刻她还是陪伴在我身边,相比于薛宝钗的“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对于日暮黄昏的无可奈何,林黛玉“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凄清冷落孤独无依,史湘云“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的对天涯穷途的绝望,只有对贾探春那不俗的境界深深地敬佩,“黄昏”对于白海棠没有丝毫的消极影响,倒是与寒草、翠苔等相映成趣,直到最后明白了白海棠一般的仙子终将远去的残酷现实,但还是表达了活在当下,自己主宰命运的气魄,这也是贾探春的诗不同于其他红楼诗人的地方。
要论贾探春最得意的作品,当属第三十八回所做的《簪菊》,它以其不俗的格调,豁达的精神被一众红楼诗人们欣赏称赞,被认为是“咏菊”诗的亚军。且来看簪菊这首诗: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贾探春的这首诗很好的体现了她所欣赏的“魏晋风度”,前两句描写了一个每日忙着侍弄菊花的人,但又说明“我”栽种菊花并不为的是把她作为装饰品佩戴在发间,“我”这样精心的栽种菊花是因为“我”对菊花发自内心的欣赏,被她的气质和风骨折服,这里的“我”已不是一个常态化的闺阁女儿了,没有一丝妩媚之气,更像是个男子的形象,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中就有一时兴起“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的诗句,这里的“簪菊”者形象与陆游便有些类似。三、四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长安公子”此处应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牧,杜牧出身显赫,祖父杜佑曾做过宰相,而长安又是唐朝的都城,故以此来称呼他,杜牧有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需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的诗句,所以这里说杜牧“因花癖”,后面的彭泽先生就更好理解了,相传陶渊明嗜酒如命,曾把友人送给他的钱都放在酒家,方便随时买酒喝,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名句,陶渊明爱菊也是人尽皆知的事。五、六两句描绘了菊花的风姿,“短鬓”“葛巾”都是在效仿男子,短鬓取自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暗含题目“簪菊”之意,葛巾取自陶渊明“葛巾漉酒”之事,“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最后两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这一点颇有一些自嘲的意味,贾探春的性格中就有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从她对生母赵姨娘的态度以及管家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贾探春还是期待能有一番作为的,于是她的我行我素,倒可以理解成对“时人”的不屑与嘲笑,但从《簪菊》上看,肯定想不到作者竟然是未出阁的姑娘,这种讴歌个性解放的诗篇,并没有林黛玉式的“脆弱”与“挑战”,它胜在不入俗套的格调。
贾探春的另一首“咏菊”诗《残菊》则是体现了她性格中顽强、富有活力的特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月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贾探春的《残菊》是整个“咏菊”组诗的收尾之作,开头两句说明此时露凝霜重,秋天即将结束,已经马上要进入冬天了,而菊花就像诗中的三、四两句描写的那样,仅仅是“蒂有馀香”却已经“枝无全叶”了,尽管如此,但仲秋季节的菊花也是很美的,带着一股浓浓的残缺美。“金淡泊”“翠离披”词语华丽,高贵典雅,就很好的反映了这种残缺之美。五、六两句再度描写深秋的凄凉寂静,无论是“落月”和“蛰声”,还是“寒云”和“雁阵”,都透着哀伤的基调,不过再仔细品读,又可以从“寒云”和“雁阵”中读出点悲壮的味道,这似乎也和探春未来远嫁海外有些关系,最后两句本应顺着前面奠定的情感基调,再次渲染深秋的冷酷无情,对菊花的恋恋不舍,延伸到对生命的绝望,但是贾探春再次没有让读者失望,她以她开朗、豁达的个性主导了这首《残菊》的情感走向,把“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写成了绝处逢生的希冀之笔,她把希望更多的寄托在了未来,而不是无用的一味去感怀过去,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致情调,这种放眼未来的胸怀,是其他红楼诗人很难做到的一点,而贾探春就做到了,于深秋的绝望中挣脱出来,不甘服输,不肯认命,多了几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总之,虽然贾探春的诗作数量有限,质量也无法同薛、林二人相比,但她的诗文中透露出的睥睨须眉,不甘埋没,豁达开朗的精神和不俗的格调都是《红楼梦》诗词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