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玩成收藏新亮点

2015-07-13 02:51林华
华人时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房收藏者砚台

林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几乎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却在艺术品市场显现出勃勃生机,其独特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收藏价值逐渐引起收藏者关注,成为近年来收藏领域的新宠。

文房清玩收藏渐升温

随着电脑的普及,笔墨纸砚伴随着传统书写方式渐行渐远。但随着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作为古老的书写工具的文房用具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变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

文房清玩是指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有笔洗、笔筒、笔架、笔插、笔掭、砚滴、砚屏、砚匣、水丞、墨床、镇纸、印章、印盒等。

近年来,文房清玩的收藏者是收藏界增长最快的人群,文房市场行情呈逐步升温之势,文房清玩在拍卖场上颇为风光。

1996年,北京瀚海举办了一场中国文房拍卖专场,总成交额68.2万元,成交率83.15%。该专场拍卖头筹由“清乾隆御制‘天府永藏玺墨”摘得,成交价46.2万元,这在当时算是难得的佳绩了。

此后,文房拍卖专场呈几何级数增长,为市场带来大量精品文玩,也搅热了原本清寂的中国文房市场。特别是2005年,众多文房拍卖纪录的出现,标志着文房清玩投资的空间已经完全打开。当年,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成交价2209.04万元,创造了笔筒成交新纪录;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以285.776万元创造了砚台拍卖最高价;元/明黄玉卧犬镇纸成交价为273.904万元,书写镇纸成交新纪录。

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首推了“翦松阁精选文房用品”专场,反响大大高出预期,全场116件文房用品,成交率84%,总成交额高达3590万元。

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在秋拍中推出的“明十七世纪 田黄石雕瑞狮镇纸”,以4082.28万元成交,创下了田黄石雕的世界拍卖纪录。

在2010年北京保利的5周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高价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砚。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

2012年香港苏富比在“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槌,以高出估价三倍的价格刷新了宋瓷拍卖世界纪录,这也是迄今文房类拍品的最高纪录。

在2012年中国嘉德“翦淞阁 文房宝玩”专场中,一件“明万历御制 龙凤金漆笔”,以448.5万元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笔。

2012年5月12日,中国嘉德“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中,一件来自王世襄旧藏的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高价成交,打破笔筒类价格世界纪录,引得业内一片哗然。

在近年的文房拍卖中,破纪录的重要拍品多与“御用”有关。在拍卖市场中,“御用”二字也始终是拍场的通行证,但凡来源清晰的御用器物,几乎都能赢得藏家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古砚在收藏领域也逐渐由“杂项”升位为专题收藏的主流。近年来,古砚的价格出现跳跃式的拉高,一些收藏者开始以投资性为主要目的,抄底尚未热捧的各类古砚,古砚在拍卖市场上不断升温,开始进入了启动阶段。

据称,以砚台为专场的拍卖会逐年增多,许多专场都是百分之百的成交率;民间藏砚逐渐被吸引到拍卖会上交易,而且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流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些中国古砚逐渐回流;一些收藏机构纷纷把目光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古砚。

随着砚台市场的日渐繁荣,砚文化也在兴起。一批继承、弘扬砚文化的先行者推出了砚学专著,一批有识之士也纷纷建立组织宣传推广砚文化。

文房收藏价值被低估

文房清玩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唐宋时期,在文人雅士的竞相追逐下,文房用器大量出现。“文房”不仅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还围绕书房、书案衍生出了众多的“文房清玩”用品,并进入收藏领域。

纵览文房收藏史,上至帝王,中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对文房清玩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些器件虽小,蕴含的却是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对生活的艺术点缀,特别是文人审美的一种精神寄托,它们发展到后来更成为了一种知识和修养艺术的载体。

文房清玩兼具艺术与实用价值,因其存世稀少而备受藏家推崇。在拍卖市场上,一支明代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已涨至百万;宣纸也随着古代书画的升值而身价日增,清代民国时期的老宣纸价格大涨;随着新墨产量的缩水,古墨更是踪迹难觅,目前价格也一涨再涨。

分析人士表示,文房清玩市场之所以升温,首先是价格尚处于低位,大多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因此未来上涨空间大;其次,文玩虽小,但却是内涵丰富的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传统。

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虽然排在最末,但其文化含量和收藏价值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主要是由于砚质地坚实、能传百代的缘故。

砚台的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据称,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在秦汉时期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砚。它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变得文人化、艺术化。苏东坡作为中国最早文人藏砚大家,世人大多知其赠人礼品均为砚台。

古时文人用砚、把玩砚,得一方好砚,则铭章刻句,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天祥、文征明、董其昌、袁枚等,都喜于创作砚铭。

近年来,随着收藏形势越来越好,砚台尤其是历代名家砚的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名家砚的收藏者普遍尝到了藏品增值的甜头,更加坚定了收藏精品的信心。

社会上收藏“四宝”以古砚为最多,古砚受人喜爱的程度也最深。如今的砚台收藏家一旦得到稀世名砚,爱不释手,甚至到了“日抚珍品度永昼,夜枕佳砚梦魂随”的境地,这样的收藏氛围无疑是古砚继续增值的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文房清玩的走势相对较好且平衡,但除了个别高价之外,文房清玩整体价格仍旧偏低。在市场调整时期,文房清玩有望突破之前的尴尬局面,实现“补涨”。传统书画价值在这几年扬眉吐气,与之息息相关的文房清玩也必然会随之回归其真正的价值。

有关专家表示,文房清玩中一些流传有序的名家制品或藏品,会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升值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文房清玩收藏有窍门

就目前市场行情而言,多数文房清玩的后市表现依然被看好,这正是文房清供爱好者拾遗补缺和投资者逢低建仓的好时机。

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准备投资文房清玩的收藏者来说,不同层次的买家可以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于实力较强的买家来说,应该关注的是流传有序的文房精品。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则可以从拍卖会上的低档拍品入手,这类器物目前价格大多不高,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颇具收藏价值。那么,收藏者如何选择、鉴别笔、墨、纸、砚等文房清玩?

以往被藏家忽视的古代毛笔近期悄然受宠。由于毛笔不易保存,年代久远的古笔存世量稀少,因此古笔的价值不可估量。

有关专家认为,收藏者应对各个时代古笔的历史做系统了解和认识,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的御用品,是民间制作的贡品还是宫廷造办处自制的。

收藏者鉴别古代毛笔还要看笔毫的完好与损坏情况,而后再看笔管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制笔名家的作品和书法名家使用过的毛笔极具收藏价值。

对于古墨收藏,要能区分新墨和旧墨。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从古墨装潢来看,明清时的佳墨往往都有漆匣、楠木匣、古锦套等包装。古墨最好的收藏容具是樟木箱。

而收藏古宣纸时要找正宗的传统名牌,以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者为佳。选购时可以拿起纸张抖动,声音柔软无铿锵之音,则为佳品。

古砚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并且集雕刻、绘画等于一身,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首选珍玩。分析人士表示,古砚的收藏和鉴赏可以从质地、工艺、铭文、品相、装饰等方面着手鉴别优劣品等级。

此外,除了古砚本身作为文化的载体,古砚的文化附加值也被高度重视,包括是否有铭刻、装饰、名家背景等。一方砚上诗、书、画、印一应俱全,且砚主人名气愈大,年代愈久则价值越大。

俗话说,“砚贵有铭,身价倍增”,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许多名人对古砚喜爱有加,他们会在自己使用过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有名人题款的砚台价值更高。

(责编  孙礼勇)

猜你喜欢
文房收藏者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赖海鸣
文房四宝
基于用户画像理论的艺术品市场客户群体初探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艺术品市场误读
砚缘
倪克樑
一方砚台散墨香
墨锭和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