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细致描绘或粗线条勾勒,绘形绘色,以凸显人物所独有的,有别于他人的外部特征,揭示人物内在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由外而内的塑造。精彩的外貌描写能够推动情节的展开,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认同等情感上的共鸣,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那么,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运用怎样的外貌描写手法,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呢?笔者从文学经典中提炼出三种手法:
画眼法:描写外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抓住特征,绘形传神,能够刻画性格,显示人物的灵魂。如《祝福》中,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表明她还是个“活物”,一位被“夫权”“族权”“神权”所压迫的、所奴役的、被迫害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丧父、丧子、丧家之悲惨命运,把她摧残成一具“活死人”。最后在祝福新年的爆竹声中悲惨地死于街头,引发读者对祥林嫂的同情,对“吃人”社会的憎恨。
绘形法:如“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睛炯炯有神。他的头发一根根直直地竖着,没有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其像隶书的‘一字。”至此,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了吧——中年鲁迅。鲁迅的“一”字胡须,丛林般浓密而又根根直立的寸发,显示其铮铮铁骨,这就是鲁迅有别于他人的独有特征。
反衬法: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相由心生”,然而,人的外表与内心并不一致。优秀作品中,好人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虽然驼背弓腰,相貌丑陋无比,但内心却纯洁高尚;而副主教克弗罗洛、弓箭队长弗比斯,皆为外表英俊的美男子,内心却肮脏龌龊。这都说明,作家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有时常常以外形美反衬人物的心灵丑。
文无定法,外貌描写的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采用。但归根结底,外貌描写的作用是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外貌描写要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加以勾勒,所写外貌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西工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