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飞 陈选民
摘 要:本文阐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阐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人才培养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12-03
一、前言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广东省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69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93公里,高速铁路1866公里,由此需要大量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传统轨道交通专业优势,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等单位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领域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培养轨道交通人才的高职院校。通过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等单位合作,组建了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海南粤海铁路、省铁投等企业冠名订单班,共同提出并开启了订单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打造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学校就业、企业用人的共赢体系,形成依订单招生、按需求培养的订单培养模式。
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
为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共管、课程建设、员工培训、技术服务运行机制,依托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和学院校企合作平台,联合广州地铁、广州机务段等企业,共建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化解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脱节、实训设备不足等难点问题,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员工素质。同时进一步落实订单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学院机制建设,引入企业文化与管理机制,制订与完善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订单人才培养有序开展。
(二)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司机、检修、工务维修、机械养路等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轨道交通企业,培养车辆驾驶、检修、工务维修、机械养路等生产一线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由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组织校企专家制订地铁驾驶、地铁检修、工务维修、机械养路等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全体学生前2年在共享的教学平台上学习职业素质课程与基础能力课程;在第3年,分地铁驾驶、地铁检修、动车组驾驶等专业方向进行专门培养,学习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并到合作企业完成半年顶岗实习,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同时,以学生服务春运为载体,每年组织学生到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春运第一线顶岗担任站务员、列车员,把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三)建设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订单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的指导下,由专业教师与轨道交通企业专家组成开发团队,根据轨道交通车辆驾驶、检修、工务维修、机械养路工作任务和作业过程,并将司机、检修技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驾驶、检修、工务维修、机械养路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养成过程及难度要素,将课程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模块、职业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等3个渐次递进的能力培养模块。并依据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遵循“基础项目、核心项目、综合项目”能力培养递进关系构建项目化课程,将企业“精确到毫米”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平台课程与方向课程相互衔接,既适合学历教育又适应企业培训的模块化课程方案。针对合作企业具体车型、运营条件,校企合作编写系列化的工学结合教材,并根据技术发展不断补充完善,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四)建设多元的教学模式和“双元师徒制”的实训模式
根据订单培养要求,采用分段安排教学组织。为适应企业用人周期及生产周期变化,在培养过程中实施 “2+1”等教学组织形式,并在第2、3学年实行一门课程连续数周集中授课的教学安排,利于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和兼职教师授课,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在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实训条件,针对具体学习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设置系列课外工作任务,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借鉴铁路、地铁司机培训经验,实行“双元师徒制”实训教学模式。“双元师徒制”实训教学一“元”在学校,利用校内列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轨道车辆检修实训基地和轨道车辆电气传动实训基地,采取小班教学方式,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学生独立操作;一“元”在企业,学生全部到对口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由企业师傅在操作岗位上一对一指导学生实习,形成师徒关系,并通过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考取客车司机、车辆检修工等岗位操作证,实现顶岗实习与岗位培训对接。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建设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对于课程考核,在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并以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推行开放式考核,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提前考试申请;重视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对能使用新技术、新器件的综合考核项目,评定成绩时给予鼓励与加分。建立严格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考核制度,学生完成全部校内课程并通过企业主持的考试后,方可取得参加顶岗实习的资格。及格的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采用企业考试、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总结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六)建设校企共建共育的订单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在订单人才培养管理机构指导下,依托校企共建的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双方互兼工作岗位、互派专业人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共同解决教学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的“互派共育”机制。完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设激励机制引兼职教师,制订了《校企双方工作人员互兼互派制度》、《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兼职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确定双方派出人员的数量、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等,规范兼职教师的聘请、培训、管理与考核,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设立兼职教师技术创新扶助基金等,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入校。
(七)建设满足订单人才培养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区域内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环境、技术条件为蓝本,按专业群共建共享的原则扩建、整合校内实训基地, 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互补,建设列车驾驶、轨道车辆检修和轨道车辆电气传动等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车辆驾驶、电气检修、机械检修实训教学条件。例如列车驾驶实训基地,在原有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培训中心及电力机车综合实训中心基础上,新建高速动车组模拟驾驶培训中心,组建综合性列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供学生、预备司机在模拟与真实相结合的环境下,完成高速动车组、地铁列车和电力机车司机模拟驾驶实训,并承担企业培训、模拟驾驶技能竞赛等任务,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司机乘务员的练兵场。
同时建设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订单培养及企业培训相适应的实训体系。根据司机、机械师职业标准,开发驾驶培训包、检修培训包、检查试验培训包,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健全了实训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生实训考核制度、实训教学检查评价办法。开发了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总则、实训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指导教师工作守则、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依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北实训基地,拓展与订单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原有合作共建的机车司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紧密型“厂中校”实训基地。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的“厂中校”实训基地中的责权利,实现双方共用广北基地、订单企业机务段教育大楼及实训设备,机务段负责安排学生进行乘务、机车检修实习,派专家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学院派教师到机务段培训司机、检修技术人员、培训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解决生产难题。同时,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收益由校企双方共享,把基地建成学生实训基地、员工培训基地。
三、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一)满足了轨道交通企业对于紧缺人才的现实需要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快速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保证轨道交通企业对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轨道交通企业来说,由于不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成本和时间上的浪费。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使轨道交通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学校让轨道交通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轨道交通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了实惠与利益。在教学中突出轨道交通企业岗位要求,注重工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培养,并最终实现了订单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带动了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社会声誉提高
订单有助于学校掌握一线先进的行业技术和标准,更好地把握专业办学方向,行业参与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改革,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出口”畅带动了“进口”旺,“订单”学生的良好表现也坚定了轨道交通企业与学院合作的信心,已有的“订单”企业年年追加招生计划,新的企业“订单”不断,提升了学校对高考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解决了学生就业岗位的问题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将磨合期提前,从而极大地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将毕业工作后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压缩至在校期间学习,促进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在毕业前成为一名“熟手”。学生可以安心学习,不愁就业,“订单”学生在轨道交通企业的顶岗实习实质上是“准就业”,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既完成了实训教学环节又实现了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解决了轨道交通企业新进人员因“水土”不服,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四、结束语
从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广东及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需要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广东及泛珠三角地区工业交通业的腾飞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但在新形势下学院订单班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就业形势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造成订单人才就业不确定性;在订单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因学业或技能而淘汰出局的订单班人员的就业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学院轨道类专业订单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建,陈承义.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29-30.
[2] 朱向辉.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
[3]高欣,丁爱萍.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14):54-55.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