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中不同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

2015-07-13 01:52谭巧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管弦乐音乐表演改编

谭巧

【摘要】音乐表演中,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不同的演出效果。作曲家要么为了追求新奇的演出效果,要么出于实际需要,有意将乐曲进行不同表演形式之间的互换。改编曲本身能做到不辱没原作,不失原意,已经不是易事,如果能更胜一筹,可谓是佳作。本文将以《夕阳箫鼓》为例,谈谈音乐不同形式中的音乐美。

【关键词】音乐表演;改编;钢琴;管弦乐

在音乐表演中,相同的乐曲片段,如果运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往往会获得有着不同的演出效果。 概括起来,音乐的表演形式可分为人声类、器乐类两个大类。

人声类:独唱:由一人演唱,往往用乐器进行伴奏,也可由另外的演唱者进行伴唱。齐唱:是指一种集体形式的歌唱,所有演唱者唱出相同的旋律,也就是一个声部的群唱。 重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人员,采用不同但有联系的两种旋律,分工合作,去演唱同一乐曲。合唱:也是一种集体的表演形式。与齐唱不同的是,合唱需要演唱出不同的声部,以达到和声效果。 通常由指挥人员进行指挥,分为乐队或器乐伴奏的合唱和无伴奏合唱两种。

器乐类:独奏:一人演奏一件乐器。齐奏:多种乐器同时演奏一个声部。 重奏:不同种类的乐器,同时进行演奏,要求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声部,分工合奏。交响乐:使用大型管弦乐队的编制,演奏作品(奏鸣曲和交响套曲)。协奏曲:由一件乐器与乐队配合,进行演奏。常见的协奏有小提琴协奏、钢琴协奏、大提琴协奏等。

几个世纪以前,就出现了同一乐曲有不同表演形式这样的现象。 作曲家要么为了追求新奇的演出效果,要么出于实际需要(比如在排练时用钢琴代替管弦乐队),有意将乐曲进行不同表演形式之间的互换。 巴洛克时期作曲大家巴赫的作品中便有很多改编曲。 他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十分自由, 无拘无束到为后人不敢如他那样改编。 作曲家维瓦尔第有十六首小提琴协奏曲被巴赫改编为古钢琴曲,此外,还有三首小提琴协奏曲被改编为管风琴曲。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界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将他自己的《第二交响曲》改成了三重奏。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当时就被他自己改为各种器乐曲。 李斯特进行的大量改编,不仅使他更加出名,而且也推出了一系列作曲家,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将其他器乐曲改编成钢琴曲,大大扩大的钢琴的影响力, 发掘了钢琴的更多潜能; 巴赫的作品被作家费鲁西奥﹒班温努特﹒布索尼-这位被誉为继李斯特之后的最伟大的钢琴改编曲作曲家,进行了改编,布索尼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演绎,在当今钢琴教学和表演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瞩目,《恰空》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改编曲之一;1977年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普雷特涅夫节选了柴可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经典乐章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并录制唱片……不过, 改编曲中也不全是成功的案例: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歌的行板》,经克莱斯勒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后,原本醇厚的弦乐四重奏,变得毫无韵味。 作曲家受人之邀,将作品改编为大提琴与乐队,效果也不见佳。 20世纪初,俄国舞剧团对肖邦作品的改编,也被认为是非常失败的,假如被肖邦自己听到,他一定是会生气的。

中西方音乐相互交融、“洋为中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将中国民族化的声乐或者器乐作品,在西方“舶来”乐器上再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产生了大量此类型的改编曲:如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储望华的《二泉映月》《茉莉花》,王建中《百鸟朝凤》、马思聪《羽衣舞》《狮子滚球》、殷承忠等《黄河》等等。这些原作经过改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得到不同的音乐意义及不同的音响效果,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经过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检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部分乐曲甚至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以及中国钢琴改编曲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国际化影响。

中国的改编钢琴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将民族器乐作品,用钢琴语言进行重新阐述。这些改编曲极具中国特色,原因在于这些钢琴改编曲运用了准确的织体去表现中国作品的民乐化,并且在弹奏时由于触键方式的合理控制, 使得织体的音色把握得精准到位。所以演奏者用钢琴在弹奏这些临摹民族乐器的音乐片段时,一定要做到不矫揉造作,但是又要体现民族乐器的特色。例如,箫这种民族吹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暗淡悠远、极富柔美特色,钢琴改编曲《夕阳萧鼓》中的引子、主题和具有固定音型的句尾,都是力图将萧的暗淡悠远之感在钢琴上再现。

弹奏时,手指下键速度要慢,用手腕轻轻地带出柔和的音色,体现出箫声的“空无”之美。 引子中的鼓声,由慢到快,再由快而减慢,采用同音反复这一技术,来表现出音乐的起伏与远近感。 演奏这一部分时,应放松手腕,让手腕缓缓颤动,以得到鼓点的清脆明晰,并且有忽远忽近的荡漾感。对于用钢琴音色对古筝的琶音效果的模仿,因古筝的音色清亮高远,所以在弹奏时,指尖要敏捷且富有弹性,如同在钢琴键盘上演奏弹拔类民族乐器一样,再运用若即若离的踏板,使得音响效果既有延续感但又彼此清澈。同时放松手腕,舒展连贯,让琶音像水滴一样晶莹剔透。 主题段中,左手模仿古琴音色的织体,应演奏得有虚有实,以体现出古琴特有的"清、高、淡、远”意境。 低音区的八度音,要同时运用手腕和手指,连带性的"抚摸”琴键,如同弹奏古琴的琴弦,演奏者要仔细地体会低音产生的丰富泛音,尽力模仿古琴高洁而渺茫的音色。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作品不同的表演形式中的形式美,关键在于改编家的对作品的技术基础、音乐学分析、艺术处理、细节要求的关注程度,以及原作与所要改编的乐器的性能的了解与掌握。只有很好的处理好以上问题,才能成就一部成功的改编作,才能体现一首作品不同表演形式带来的不同形式美。

猜你喜欢
管弦乐音乐表演改编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