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君
【摘要】贝多芬《c小调弦乐四重奏》是贝多芬早期弦乐四重奏作品18号中的第四首,但实际上完成于六首作品中的最后,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和称道的一首,虽然创作于贝多芬早期时代,但其中的创新之处便已随处可见,本文即从这部作品入手来一一解析此作品中贝多芬突破常规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创新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几乎对音乐体裁无不涉猎,《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是他早期六首四重奏中最后完成的。贝多芬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的创造性在他的早期四重奏中就早已显现出来了。下面我将对这首弦乐四重奏的四个乐章逐一进行探析:
第一乐章:Allegro ma non tanto
这首四重奏被誉为具有典型的“贝多芬精神”,在这一乐章开始处,大提琴的伴奏音型营造出一种紧张焦虑的氛围,第一小提琴弱起转而变为突强,音域在第10小节更是跨越了两个八度以上,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境界,直到由11小结过渡到13小结开始出现了柱式和弦,用这种音型来达到强烈的戏剧性,发挥出热烈的情绪:之后由四个声部的柱式和弦结束第一主题,经过休止后开始了第二主题,这一主题首先给我们直观的听觉感受就是与第一主题的强烈情绪对比明显不同,甚至有些甜美,而这种音型也是不常见的,这也体现出贝多芬对音型的驾驭与掌控能力是很强的:
之后出现了二提,一提的相继模仿,在这里,贝多芬力求各个声部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使各个声部都有所发挥,而不是突出哪个声部的重要性,
在后面的小节也出现了弱后突强的力度对比,以及音域的大跳(65小节,68—69小节等)在呈示部的反复处也是柱式和弦的运用,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关系。
紧接着到了展开部,通过对主题的不断变形,形成了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31小节到137小节的地方,出现了震音,而这具有交响曲色彩的手法是一种乐队写作法,可见贝多芬对于不同体裁创作的融会贯通性。
第一乐章结束在c小调上,这也是一种贝多芬的创造性体现,因为一般这里会结束在大调上。虽然第一乐章是比较规整的一个奏鸣曲式乐章,但其中也蕴含了贝多芬的创新思想,包括他力度的变化以及节奏音型的丰富性,甚至就连休止符(25小节,29小节等地方四个声部的休止)也被他运用为一个素材。
第二乐章:Andant scherzoso quasi Allegretto
这一乐章是谐谑曲风格,但是其速度又慢于一般的谐谑曲,贝多芬在这里仍然用了奏鸣曲式。首先由第二小提琴引出了主部主题,然后中提,一提和大提相继模仿,这里用了赋格的手法,出现这么灵动富有生气的效果恐怕要归功于贝多芬对节奏和重音的掌控,首先是带有跳弓的节奏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的形象,然后是节拍重音的巧妙安排,我们不得不佩服贝多芬这个相当有头脑的大师手笔,即使是几个简单的音也能在他的妙笔下发出夺目光彩。
第二主题贝多芬大胆用了同一的节奏来使各个声部相互模仿对奏,不仅不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反而更易于引起听众的共鸣,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也不乏打破传统的节拍重音位置,重音经常出现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或是连音线的运用来突破常规。
这一乐章是比较精致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师的手笔和智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素材,为我们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第三乐章:Allegretto
这个乐章是首小步舞曲,但是又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情绪,可以说是小步舞曲与谐谑曲的结合,带有谐谑曲的风格因素,这一乐章的闪光之处恐怕在于贝多芬的调性布局上,以至于让人听上去有种自嘲的意味,仿佛是贝多芬想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却又举步维艰的一种讽刺意味,这一乐章似乎听上去调性比较模糊,时而有大调的色彩时而又有小调的感觉,像是陷入泥沼不断挣扎一样,在最后才又回到了c小调,而在反复时则情绪更加激动,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贝多芬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那样一个时代的挣扎与抗争情愫,或许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我们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纠结。而丰富的连音线的运用似乎更加深了这种意味。
第四乐章:Allegro
在这一乐章,贝多芬用了奏鸣回旋曲式,这一乐章带有舞蹈性。其回旋主题气势澎湃,而第二主题充满了名族风情,比较柔美,第三主题以C大调的面貌出现 ,在回旋主题构成的经过部后,速度转为最急板,最后以第三主题开始的动机结束全曲。这是贝多芬第一次尝试用回旋曲式来创作弦乐四重奏。其中一些对于贝多芬来说似乎成为常见的手法,比如力度的对比,节拍重音的非常规出现,也是随处体现着。
贝多芬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在他的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他思想的闪光点,而在弦乐四重奏中,他不仅打破节奏常规,节拍常规,更是运用丰富的音型,力度的对比,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或是柔美,或是激烈,而在声部安排上,他也力图寻找各个声部的表现力,在创作手法上,他更是极力探寻,包括乐队手法,而这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创作,包括展开部的扩展,乐章的丰富,声部的丰满,乐队手法创作,更加强了戏剧性和表现力。可以说,在创新的道路上贝多芬从不满足,也从未停下他探索的脚步,因此,他带给后世的是数不尽的瑰宝,带给我们的是永无止境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