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西南畲族民歌的保护与创新

2015-07-13 01:52宝芳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宣传保护创新

宝芳

【摘要】畲族民歌是丽水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却正逐渐被边缘化。如何保护和创新畲族民歌成为目前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畲族民歌;保护;创新;宣传

美丽的浙西南山城丽水是一个民族荟萃、文化多元的城市,在这块养生福地上,除了汉族人民之外,还有畲族, 苗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等35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3.55%,而其中又以畲族为主,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2%。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县就设在丽水。“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年世上轮”。 畲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她们的生产生活、喜怒哀思之情都喜欢通过歌声来表达。十年前,如果您到畲族人家去做客,能歌善舞的畲族妇女定能让您当场领略畲族山歌的风采,她们唱歌没有太多的讲究,歌词信手拈来,歌声嘹亮激昂,如果是在酒桌上,她们大多会送上一首原生态的畲族山歌——“敬酒歌”,用畲语演唱。大概意思是:欢迎贵客来畲乡,畲家姐妹为您捧上最美的酒,祝各位贵宾快乐安康!唱完了还能喝上一口。

一、畲族民歌的现状

然而曾经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民歌,如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却也是举步维艰,正逐渐被边缘化。在许多畲族聚集地区,畲歌正在逐渐的销声匿迹。

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一朵璀璨奇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样一个经过世世代代的畲族民间艺术家传承发展的艺术之花,如果就这样凋零,着实令人心痛。

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传统畲族民歌自身的局限性

传统的畲族民歌很难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自身有着某些局限性。第一,旋律单调。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民歌,旋律往往只有四个乐句,有的甚至只有两个乐句,只能不断的重复来完成对歌词的演绎。听得久了就会让人觉得旋律发展上对比小,变化少,感觉乏味。尤其是在通宵达旦的对歌中,不断重复的旋律,更令人觉得单调,简练有余,优美动听不足。第二,区域调式单一。主要表现在一种基本音调旨在一定区域内或者插花式地在几个限定的地点流行,无论唱什么样的歌,无论唱几天几夜的歌,也无论多少代人,就这样代代唱下去,创新性较小。[1]第三,缺少乐器伴奏,畲族没有自己的特色乐器,不像蒙古族有马头琴,维吾尔族有冬不拉,朝鲜族有长鼓等等。能发出声响的“龙角”只能发出单音而不能演奏出旋律来,这也给畲族民歌的演绎表现和传承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2]由此可见,畲族民歌单调的模式,已经很难再被瞬间万变的改革社会,丰富多彩的现代世界所青睐。

(二)汉文化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以后,畲族人民接受了全国统一的汉文化教科书,汉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畲族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畲族原生态的文化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开始大大的弱化。另外,随着民族大融合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畲族群众走出山门,迁居到经济较发达的城镇生活,畲族长期与汉族杂居,通用汉语汉文,开始更多地使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在我们身边,您不难发现有很多蓝姓,钟姓的年轻朋友虽为畲族,但是很多人却不会说畲族话。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对于畲民族这样一个“以歌代言”的民族来说,畲族语言的逐渐淡化也是畲族民歌无法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畲族民歌产生、生存的土壤正在逐渐消失

畲族民歌日益边缘化,。曾经的畲乡人民整个生活都与畲族民歌有关联。而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原有的畲族传统习俗在不断的淡化、弱化、简化。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人人都知道勤劳致富的道理,越来越多的畲族群众也早已经走出大山谋生路,忙完了地里的活,还要抓紧时间外出打工赚钱,谁还有那个工夫闲着没事在地里吼上两嗓子?此外婚礼等民俗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娘在婚礼上普遍穿的是婚纱,民族服装已经很难见到,一帮人围着穿着婚纱的新娘唱畲族山歌,总觉得不伦不类。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另外,通晓畲族文化礼仪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依附于婚丧、嫁娶、祭祀等民俗活动中的畲族民歌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传统的民歌习俗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生存的土壤也在逐渐的消失。

(四)多元化的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

现代社会太精彩了,可供人们身心愉悦的现代娱乐设施太多太多了。在电视、电影、网络、流行音乐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畲族民歌的发展前景已经越来越狭小。古老而质朴的民歌正逐渐被层出不穷的流行音乐所取代,畲族民歌的传承发展问题已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保护、创新、宣传三大举措共同复兴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是丽水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在特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下,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演变的艺术结晶,它具有“人无我有”的独特性,是不可再生的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针对畲族民歌目前存在的危机,该如何去保护,如何去传承和发展等,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保护,延续畲歌传统文脉

首先对传统的畲族民歌进行广泛的搜集、整理,采用现代高薪技术,用图、文、声、像相集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将畲族民歌记录保存下来,并将这些音像制品编辑出版。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以计算机操作管理的畲族民歌数据库,将其数字化方式整理、记录、保存。

其次,对畲族民歌的传承人应该给予保护,应该有政府牵头对这些传承人进行调查与认定,普查备案,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只有在经济上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腾出大量的时间广收门徒,使畲族民歌“开枝散叶”传承下去。另外,还需要推进畲族民歌的课堂工程,现在的小孩子耳边听到的都是一些流行音乐,你叫他学畲歌,他说你这是什么歌?像公鸡叫!叫年轻人唱,他说我跳舞给你看好了。[3]在畲乡,会唱畲歌的基本上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为了让畲族民歌后继有人,应该大力开展畲族民歌进校园活动,在畲族村寨的中小学建立培训基地,将畲族民歌纳入课堂。如缙云的婺剧,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去借鉴。

(二)大胆创新,唱出畲歌时代节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常保青春的动力在于她有自我更新、不断代谢的机能。要使畲族民歌艺术继续向前发展,其生命力还在于艺术的创新,寻找传统畲族民歌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土壤。组织一些畲族文化研究人员和专业音乐创作人士到各个畲族村寨开展调研,了解畲民对畲歌创作的看法和意见,力求畲歌创新与基层接轨。创作上,要保留畲民族原有的特色,在加入现代作曲中的各种手法来弥补畲族民歌本身的局限性。从观念上突破自我封闭的模式,拓宽发展空间,借鉴和吸收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使传统畲族民歌更加完善,更具有时代性。

近几年来,丽水的音乐工作者就是运用了现代创作手法,先后创作了四幕风情歌舞剧《畲山风》和四幕畲族音乐舞蹈诗《畲家瑶》,代表浙江省分别参加了全国第二、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且都获得了创作金奖。《畲乡风雨桥》和《畲水秋歌》也分别获得了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等。这些新版的畲族民歌得到了当代畲汉人民乃至其他省市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为畲族民歌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畲族民歌与时代同步,更具有生命力。

(三)加强宣传,展示畲歌魅力

首先,运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纸等宣传手段,突出畲族民歌的宝贵性,展示畲歌的艺术魅力。可以在电视中播送一些有固定时段的畲族民歌,演唱畲族风情歌舞剧、畲族山歌比赛等节目。由民族组织主办一个畲族音乐文化网站。通过第29次互联网的调查,全中国有5—13亿的网民,主办这样一个网站,可以增进群众对畲族民歌的了解,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同时,还可以利用春节、“三月三“、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大型展演活动,为展示畲歌艺术,提供必要的平台,促进相关的交流,开展相应的宣传等。

其次,组织畲族民歌手走出乡镇到上海、杭州等城市去演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畲族民歌这项古老的艺术,畲族民歌正逐渐从田野唱到舞台,从乡村唱到城市,越长越响亮。

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必定会取得成功。不论是继承发展,还是推陈出新,畲族民歌也一定会以它独特的发展轨迹,或融会,或消化或吸收,产生具有畲族深厚文化底蕴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新作品,新成果。畲族民歌的发展将会与时代同步。

参考文献

[1]蓝雪菲.畲族音乐文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刘程远.畲族民歌音乐的创新[J].民族音乐,2008(1).

[3]蓝雪菲.畲族传统社会中的歌言与其生态链运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

[4]丁缨.畲族民歌现状发轫[J].中国音乐,2005(1).

[5]宋璐璐.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探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猜你喜欢
宣传保护创新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