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琳
摘要: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重大发展机遇,更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受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双重挤压,河南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亟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投资、生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长远看,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更需引入战略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加快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后劲、培育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河南 产业转移 东部地区 经济
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河南地处中原,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先是东部沿海地区承国家政策的支持造就了极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例如“珠三角”现在已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标杆;随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被提出,中部省市的发展遭遇了“塌陷”的局面。然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央相继出台了“中部崛起”的相关意见部署,河南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实现“中部崛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了产业结构,扩大了河南对外开放的程度,目前,180 个产业集聚区和 10 个城市新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从而成为开放招商的主平台。郑州新郑综保区是中部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与其配套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也已正式运营,郑州出口加工区业务翻倍递增。2014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3994.4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418.8亿元,增长8.4%;进口1575.6亿元,增长6.1%。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
自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将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等工业基地的改造放在同样的战略高度以来,至今国家愈发重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并把中部崛起这一目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调整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参照指标。2010 年 12 月 21 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 年 3 月 9日在京发布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 2011》,以及2011 年 9 月 28 日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首先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其次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对策;最后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应有序的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完善承接产业的配套条件,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完善推进产业转移的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201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突破行政区划、跨三省区域合作共赢的综合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正式划定,它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从而为加速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东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使东部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城市争相成为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输出地,从而推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部地区的承接产业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之前所具有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国家政策的相对倾斜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从而暴露出地区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可利用资源的严重饱和、当地企业对外扩张受限等问题。
二、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一)承接项目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成为主流趋势
期初,河南省承接的产业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电子、纺织、设备制造、医药、化工等,随着富士康、锐珂医疗、可口可乐、嘉吉公司相继入驻河南以来,2014年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酷派集团合作,斥资18亿元建设智能手机产业园。据商务厅资料显示,入驻河南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分别分布在装备生产制造、物流、金融业、农副产品以及食品的加工制造、天然气、水资源供应等支柱产业。已经成型的地方特色产业,例如漯河的食品加工、郑州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洛阳的装备制造、新乡的纺织服装等,这些地方优势行业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来豫投资的热点;另外,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针对高消费人群的进口产品销售、旅游业、现代化的物流、银行金融、新能源、新材料等也成为来豫投资的新亮点。
(二)承接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集聚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河南目前现已建成180个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据河南省商务厅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河南实际引资4123亿元,其中到位外资68亿美元,省外资金3701.5亿元。全省新设立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3个,投资总额63.6亿美元。全省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增长21.4%,占全省的60.9%。第二产业是外资投资的主要项目,实际到位的资金也占到全省外资到位资金的八成。2013年底,富士康把iPhone6生产线建立在河南,以及一些精密器械生产商在河南相继落户,河南利用外资形势会越来越好。全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701.5亿元,增长16.6%,集聚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9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62%。第三产业引资1717亿元,增长18.5%,占全省的46.4%,增幅最高。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较为集中
河南省已有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中,几乎一半以上的集聚区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剩下的也已具有集群发展的态势。如今河南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5个,分别是郑州、开封、漯河、鹤壁、许昌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分别有郑州、洛阳、安阳、南阳。2014年4月国务院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包括晋陕豫三省的渭南、三门峡、运城、临汾四个城市,是我国首个突破行政区划、跨三省区域合作共赢的综合试验区。产业经济相对发达的的地区例如郑州、洛阳、漯河等地区是承接产业转移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三、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承接载体需要完善
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2009 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加大力度,在建设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县镇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式的发展规模,从而提高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为了调动集聚区发展的积极性,从 2010 年开始在全省范围 180 个产业集聚区中评选各年度河南“十强产业集聚区”和“十快产业集聚区”。但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是产业集聚区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对产业集聚区内的建设规划不明确,导致吸引过来的产业项目存在随机落地生产现象,在同一集聚区或工业园区内,产业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没有关联,这样一来,产业集聚的分工协作等优势根本无法发挥,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尤其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集聚区内的金融、口岸、财税等配套服务跟不上。
(二)异常激烈的区域竞争
区域竞争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部其他省市;二是东部欠发达地区。中部其他五省市发展处于同一起跑线、区位接近、资源优势相似、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相同,因此竞争尤为激烈,河南在“软环境”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必然会阻止东部产业向其转移的进程。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尽量减少资金流失、税收流失、失业加重、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由于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带来的问题。因此,不鼓励对于本地区企业的外投和外移,从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河南的转移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三)思想不够解放,服务意识不强
在招商过程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在引进的时候积极主动,但是签完协议后,项目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同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政府在对待转移过来的企业没有足够强的服务意识,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过程中往往遇到行政办事效率低,在遇到矛盾和难题时,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负责协调和解决,从而影响了外来企业投资办厂的积极性。
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提前做好规划布局,对转移过来的企业有选择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水平重点提高,这是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要求。为了提供给承接过来的产业良好的“着陆”地点,就要加快加强各类工业园区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有计划、合理的引进项目,对相关联的企业布局在同一区内,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另外,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内相关的环保设施、银行金融机构、公交、娱乐设施相关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开发机制、综合保障体系,促进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亟需健全,从而来推动园区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二)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的洽谈、招商活动
在招商过程中,以企业为中心,改革过去单一的招商机制,综合园区招商、环境招商、项目招商多种方式为一体,采取股权、收购、兼并等多种资本方式吸引外部资金,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为招商创造有利时机。国家为中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河南省不能坐等东部企业的“主动上门”,通过开展产业转移洽谈招商会等活动搭建平台吸引企业来豫。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增强市场吸引力
为了增强河南对转移企业的吸引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善软环境。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实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其次,要营造民主、法治、严明的法制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政府要适应市场要求,为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建立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张柏林.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
[2]史雪艳.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策研究[D].2012
[3]宋万锋.区域产业梯度差与河南有序承接产业转移[D].2013
[4]段小微.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研究[D].2014
[5]张皓宇.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D].2013
[6]赵振杰.世界500强加速入豫[N].2014
[7]江洪.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