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15-07-13 03:24杨光张澎涛张杰
新晨 2015年1期
关键词:助学共育官兵

杨光 张澎涛 张杰

在喀喇昆仑山北麓,座落着南疆古城疏勒,维吾尔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26万儿女,在此繁衍生息。总参驻南疆某部发挥自身优势,连续18年与疏勒“八一爱民学校”帮建结对,结出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累累硕果。

“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是抓根治本的战略之举。”

2014年10月15日,疏勒“八一爱民学校”的米尔扎提和他的9名同学,见到了受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委托,专门从北京来看望慰问他们的总参某部政治部主任,并收到房总长给他们写的亲笔信和赠送的学习用品。房总长在信中勉励他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学知识,多学本领,做爱党、爱国、爱疆的有志有为新一代。”两个月前,这10个孩子收到“疆内初中班”入学通知书。激动兴奋之余,孩子们商量,一定要给北京的“房爷爷”写封报喜信:“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感激之情写下这封信,感谢您和解放军叔叔阿姨多年来的关心呵护……”孩子们信中的叔叔阿姨,就是总参驻南疆某部官兵。

故事还得从18年前说起。1997年初,南疆大地格外寒冷。时任部队政委麻兰柱进村走访时,托喀依小学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矮旧的平房、四处透风的窗子、凹凸不平的课桌、炉子里冒着刺眼呛鼻的烟……托喀依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8年的老学校。老师们告诉麻兰柱,每到冬季,许多孩子经常缺课,甚至有的从此辍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喜欢研究新疆历史的麻政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当地驻军,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为团结各族群众做点事情。

新春刚过,麻政委立即组织召开部队新年第一次党委会共商双拥共建工作。

随着讨论的主题越来越深入,双拥共建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明确:“从教育人手,从娃娃抓起,是抓根治本的战略之举。”该部与托喀依小学正式建立共建共育关系。

胡杨绿了又黄,官兵来了又走,共建共育的关系决不能断线。该部党委从长计议,提出“三个不变”的工作思路:“形势任务变化,拥政爱民的目标不变;驻守官兵轮换,民族团结的观念不变;班子成员调整,共建共育的责任不变!”

2009年,全军将在新疆和藏区援建一批“八一爱民学校”。消息传来,该部立即向上级递交了专题报告,汇报与托喀依小学的共建成果,表达了希望上级帮助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们接受更好教育的强烈愿望。

当年11月,总参党委投入500万元,依托托喀依小学建成一所“八一爱民学校”。听说要给孩子们建新学校,当地村民奔走相告,“全民总动员”——新校建设需要平整土地,巴仁乡政府组织群众义务劳动。仅调运黄土一项,就节省经费近百万元。施工期间,附近村民自发前往工地,义务帮助清理场地、开挖楼基、转运沙土。维吾尔族老汉托合提得知新学校扩建配套设施要征用自家部分棉花地时,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巴郎子(孩子)能上好学校,我没意见!”

一座占地48亩、建筑面积7690平方米,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运动操场于一体的现代化双语学校拔地而起,解决了困扰周边5个行政村多年的适龄儿童入学难题。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是官兵的最大心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该部18年来倾心助学不变的信条,共建共育成为官兵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2008年初,年轻军官鲁林接过战友周海峰手中的接力棒。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到贫困学生木可代色家中送助学金的场景:“女孩是个孤儿,村里收留她的两位老人,家里也一贫如洗……”当得知又来了一位解放军继续帮助孩子时,老人泪流满面,扑通跪在地上,反复念叨着“热合麦提(谢谢)!”

第二年,木可代色顺利考上“疆内初中班”。消息传来,鲁林第一时间拨通了周海峰的电话:“老周,你交给的任务,我完成了。”流水的兵,不断的情。鲁林和周海峰的交接,只是该部接力助学的一个缩影。

由于该部实行轮换制,每年有近20%的干部轮换离开。老同志离开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们。有的临别前要专程去学校看一看;新同志到来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与托喀依小学结助学对子,是岗前培训“第一课”。

随着共建结对逐步深入,2011年6月,该部决定实施“军心工程”,每年集中捐助一批特困生,每人500元。当年就有38名学生受益。上级党委得知情况后,投入专项资金,帮助设立“前哨奖学金”,每年为品学兼优学生颁发“成才奖”,为贡献突出教师颁发“育才奖”。

该部有一本密密麻麻的《军心工程备忘录》:

“2013年‘军心工程捐助款项:15000元……”

“2014年7月10日,需要帮助的孩子:哈尼克孜,六年级,成绩优异,需协助办理户口;伊敏,2013年毕业,‘疆内初中班一年级学生,家庭困难,需继续资助……”

从该部退伍15年、已是当地知名企业家的老兵毛献伟,仍然念念不忘学校的孩子们。今年8月,他找到部队提出设立“老兵助学基金”,以帮助学校解决师资培训、校外交流的资金缺口。

“把孩子培育成有志有为有用之才,是官兵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疆长治久安,重在植根塑魂。扎根南疆数十年,该部官兵深深感到,用正确的祖国观、国防观、民族观固本育苗,才是爱党爱国爱军爱疆的长久之计。

校长李春红感慨地说:“部队在帮助学校开展‘三观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该部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观”助学模式:以“升国旗、唱国歌、举办爱国主题活动”作为祖国观教育的载体,以“少年军校”作为国防观教育的平台,以开展“官兵与师生交流联谊活动”作为民族观教育的窗口。

学校党支部书记阿卜杜热依木江说,“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比爱情更崇高的情感,就是热爱祖国。举行升国旗仪式,演奏和学唱国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去爱党、爱国、爱军、爱疆。”

“少年军校”使孩子们有了明显变化。阿米娜老师感慨地说:“孩子们主动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的多了,有的还成了国防宣传员,给大人和小伙伴讲国防知识呢!”

“建好一所学校就能影响几百学生,育好几百学生就会影响几百个家庭。”

建好一所学校就能影响几百学生,育好几百学生就会影响几百个家庭。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有知识的孩子,会比父亲更出色。”同村的大学生佳美拉,真实还原了这句话。两年前,佳美拉在北京昌平二中“内地高中班”参加完高考,可是兰州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被父亲抢了过去,“女孩子上大学,有啥用!”

当年,姐姐就是因为父亲反对,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妹妹没上几年学,16岁就早早出嫁了。佳美拉以哭抗争,“软磨硬泡”一个星期,父亲终于“投了降”。

如今,佳美拉刚上完大学二年级,就拿到了普通话、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谈及未来时,佳美拉自信地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学到的知识服务家乡,努力改变这里的面貌。”

现在,疏勒“八一爱民学校”已成为全疆双语教学、民族团结的乡村示范学校,先后有70名学生顺利考上“疆内初中班”。在学校教学楼大厅里,一个题为“彩虹世界”的手抄报作品展格外引人注目。“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画面中,工整书写的小楷,被一颗大大的红心包围着。身着各族服装的小朋友跳着舞,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在“红心”的正中央,就是敬爱的人民解放军。

猜你喜欢
助学共育官兵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