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辰 韩青
创业路上的崔冬冬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发传单、通过媒体做广告……宣传的方式很多,但都是商家用惯的形式,怎样才能一鸣惊人呢?
小煎饼有大学问
凌晨六点,天还没亮,街道安静得连脚步声都听得一清二楚,一个身材瘦高、长相帅气的小伙儿出门了,常穿着一件黑衣的他,已经与夜色融为一体,熟门熟路地走街窜巷后钻进一家菜店。
“老板……”他压低了嗓门问:“今天生菜多少钱啊?不便宜不要啊,哈哈。”
“哎呦,给你还能贵吗,自己去菜窖里挑吧!”菜店老板笑呵呵地往菜窖一指,这个小伙儿就径直走了进去。
左挑挑,右拣拣,一圈买下来,小伙儿手里已经拎着十几公斤的东西了,而此时他还要匆匆忙忙往回赶,因为7点店里就要开张了。
这个小伙儿叫崔冬冬,现在正自己创业经营着一家煎饼店,店面虽然才开张5个月,却是生意红火异常,几乎每天中午一点到三点间,店门口都会大排长龙,有的顾客甚至愿意等两个半小时买他一张煎饼。
小店的生意红火让不少人好奇,这家小店为什么这样红火?对此,崔冬冬这个90后,自有一套经营妙计。
巧宣传是成功的一半
崔冬冬第一次吃煎饼,是在几个月前,一个学长在白碱滩区的店里。用料丰富既有营养又能被当作一日三餐主食的煎饼,让他发现了商机。但他却发现,学长店里的煎饼虽然质量优、味道好,客流量却很一般,仔细观察后,崔冬冬归咎其原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于是,当他开起煎饼店时,在宣传方面可是下了大工夫。
发传单、通过媒体做广告……宣传的方式很多,但都是商家用惯的形式,怎样才能一鸣惊人呢?
崔冬冬为此绞尽脑汁。创业起步期没有充足的宣传经费,无法在大型媒体上投放广告;印发传单等方式又太耗费精力。崔冬冬灵机一动:不如试试新媒体——微信。
崔冬冬在朋友圈发送了开业信息及优惠。并请朋友们帮忙转发。
2014年7月22日,崔冬冬的煎饼店开张了。别看是家新店,但小小的店面瞬间就被客人挤满了,后面等待的顾客还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都等着尝尝这家新店的煎饼。
其实,排起长队的客人中,大多数都是微信吸引来的。崔冬冬没想到,微信朋友圈营销竟让煎饼店开张当天的顾客量暴涨。而他又赶紧将开业时顾客排长龙的图片发送到了微信上。
结果没过几天,煎饼店就在网络上蹿红了,不少看见照片的客人慕名而来,店里一时间“一饼难求”。
满足客户亦是商机
当然,除了在宣传上下工夫,为了满足本地客户的口味,在煎饼的口味和质量上,崔冬冬也是花了很多力气。
玉米、菠菜、红豆……其实你不知道,就连西瓜都可以拿来做煎饼。加盟开店以后,加盟商为崔冬冬提供了很多种煎饼口味,甚至包括水果煎饼,但他并没有选择“照搬”连锁店的菜单,而是在其基础上开始了“自主研发”。
这是因为崔冬冬发现,水果煎饼虽然在内地城市较受欢迎,但对于新疆顾客来说却并不一定合口味,而且本地的水果成本还非常高。于是,他一开始就放弃了与加盟商同步,而是自己开发出了烤肉煎饼、椒麻鸡煎饼等更符合新疆本地顾客的特色煎饼。
“开店如果不能落地、符合受众要求,会很容易被顾客抛弃,就算是连锁店也需要本地化改造。”崔冬冬说。
把握住了客人口味的偏爱,为了搭配煎饼,崔冬冬在改造食谱的同时还大力强推煎饼的周边商品,如自创饮品“玉米露”。不同于一般玉米汁的加工手法,他的“玉米露”在保证了玉米的营养不流失外,还提升了口感。煎饼配玉米露,一吃一喝的搭配也让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周边商品买的不错,衍生服务怎么样呢?由于很多顾客会选择打的来买煎饼,这让崔冬冬发现,煎饼店如果只做煎饼恐怕只能止步于此,衍生服务或许还能更加壮大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开始计划起了外卖服务。
做一笔简单的计算,如果一个客人为了吃一张煎饼打车过来,需要花掉至少8元的路费,如果商家可以送货上门却只需加收2元钱,那他肯定不会拒绝。而送货服务一旦运作起来,不仅可以让顾客满意,煎饼和物流上的收益也是值得期待的。
下定决心后,崔冬冬开始了外卖服务。他认为,不断完善服务的质量、满足客人的需求才是生意兴隆的秘诀。
指尖上的艺术
“不如再加一些黑色线条怎么样?”工作时的刘新萍,身穿工作服、口罩遮蔽住了大部分面颊,只露出专注的眼神。
“好漂亮,你真像指尖上的艺术家!”顾客看着自己刚“美容”过的指甲,满意地赞赏到。
而刘新萍的工作,就是从这一片片指甲上做起来的。
喜欢读报、练习书法,看到电视剧中煽情桥段还会流泪的刘新萍,至今见到陌生人都会拘谨,一点都不像个能说会道的生意人,但就凭着她细腻的心思、对美的感知和不断的坚持,她已成功创业10年之久。说到创业路,她从不乏谈资。
学会放弃,勇于承担
2004年,克拉玛依的市场上还没有水钻饰品,正准备创业的刘新萍看中了这一商机,物色了一个加盟品牌开起了自己的饰品小店。店址就选在了当时生意火爆的“彼此满意”商场,两节柜台就是她的“根据地”。创业之始资金不充裕,不想向父母要钱的她,甚至因为不能及时缴纳房租被房东驱赶过。
创业一年后,困窘的情况有所好转,刘新萍对美的感知让她选的饰品都很受顾客欢迎。生意持续火爆了3年后,已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刘新萍却决定放弃饰品生意。对于她的决定让很多朋友非常不解。
刘新萍却说:“那时我发现饰品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市场上这类商品趋于饱和,再干下去无益于长久发展。”
毅然选择放弃饰品店的刘新萍,先后尝试了保险、服饰销售等工作,但始终都没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直到2008年,一个朋友邀请她一起开美甲店的提议,引起了她再次创业的兴趣。
“美甲其实也算是饰品的一种,而且时尚、有个性,目前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应该是个好项目。”当时刘新萍这样想。于是,一番考虑之后,刘新萍决定投资美甲店。
然而,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没想到才开业2年,当初提议做美甲的朋友就决定撤资。但当时美甲店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源,如果这时放弃一方面会自己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客户也非常不负责任。坚持或者放弃?这成了刘新萍面临的大问题。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喜欢并做起来舒心的工作,这才叫事业。”这时,刘新萍2012年参加某个美甲交流学习会上听到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反观自身,自己做美甲的时候难道不快乐吗?
最终,刘新萍决定,哪怕只有自己一人,也要咬咬牙坚持下去。在小小的指甲盖上,她找到了自己的事业。